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周以谏的深切哀悼与敬仰之情。诗中“万事真长已”一句,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漫长,暗含对逝者的惋惜。接着“孤生敢自私”则表现了对周以谏高尚人格的赞扬,即使在孤独的生活中,也不为个人私欲所动。
“批鳞当逆处,收肉在寒时”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周以谏在逆境中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形象,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敢。这里的“批鳞”、“收肉”都是隐喻,前者可能指揭露或对抗不公,后者可能指在艰难时刻的坚持。
“复衣仍赭服,正寝托丹墀”进一步描绘了周以谏去世后的景象,穿着赭色的衣服(古代刑徒或囚犯的服装),在正殿(丹墀)安息,暗示了他虽身遭不幸,但其正直之名却得以永存,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最后,“片玉今埋矣,无因谏用尸”表达了对周以谏逝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对其遗言未能得到采纳表示遗憾。这里“片玉”可能象征着周以谏的品德或遗言,而“无因谏用尸”则表达了对未能及时听取其谏言的反思和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不仅哀悼了周以谏的离世,也颂扬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