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满禅师(其二)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形式: 古风

翻译

佛在皇宫中诞生,也在双林中寂灭。
他在世间停留了四十九年,又说真理无法用言语表达。
包括山河大海,天地日月,万物都有生有灭。
时间到了,一切都会消亡,谁能说没有生灭呢?
对于疑惑,智慧的人能明辨是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诵的作品,题为《问如满禅师(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佛教的观点来探讨生与灭、有与无的哲学问题。

“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这两句表达了佛法对待生死的态度,即使是在王族豪门(王宫)中出生的,也终将面临死亡;同样,在双林之下得到解脱的人,最终也要面对灭亡。这里“双林”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某种修行场所。

“住世四十九, 又言无法说。”这两句表明佛陀在人间住了四十九年之后,还有许多道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反映了佛法中对真理的深刻认识,以及语言的局限性。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这里诗人列举了自然界中的宏大景象,如山脉、河流、大海以及宇宙中的天体和光辉,从而引出生灭无常的哲理。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这两句强调了一切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走向消亡,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恒存在。这是对前述自然界景象的一个总结,也是佛教中“无常”的核心思想。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还在迷惑中的心态表示同情,同时也指出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正确地区分和理解生与灭的道理。这里的“犹若斯”表达了一种依稀、模糊的情感,而“善分别”则是对智者能够明辨世间真相的一种赞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佛教的视角,探讨了生与灭、有与无的哲学问题,以及对于宇宙万物生死更替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2)

李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过行宫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形式: 古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