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二)

庙社如今,谁复问、夏松殷柏。

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

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

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青玉锁,黄金阙。

车万乘,骓□匹。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

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鹍鹏翼。

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庙宇神社如今,还有谁会询问,那夏松殷柏的古老传说。
最令人痛心的是,长江淮河满目疮痍,鲜血横流。
英勇的战士气概如虹,连天接地,征战者汗水浸湿了头盔。
请问孙武、吴起的兵法有多少篇章,他们可曾了解过这青玉锁、黄金阙的神秘?
庞大的车队,骏马无数。看着他们疾驰万里,直向燕北进发。
大禹的土地如今被英雄掌控,尧帝的天空下更有雄鹰展翅。
指向那凌烟阁的功名之路,还有什么忧虑?只因关山阻隔。

注释

庙社: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的场所。
夏松殷柏:象征古老历史的树木。
孙吴:孙武和吴起,古代著名军事家。
骓:古代一种良马。
凌烟:凌烟阁,古代表彰功臣的场所。
关山:险要的山川,代指边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华岳的《满江红·其二》,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深切关怀。

“庙社如今,谁复问、夏松殷柏。”这里借用庙社古迹,抒发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之感。夏松与殷柏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不朽,但在诗人眼中,这些仅是无言的见证,没有人去询问它们背后的故事。

“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二江(长江和黄河)与两淮(淮河以北和淮河以南)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这里诗人通过“涂脑”、“流血”的形象,描绘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这两句写出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情景。他们如同神话中的虹箕斗(巨龙),威武不屈,同时也展现了战争的艰辛和士兵们的牺牲。

“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诗人提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孙悟空和黄石公,但这些传说中的豪杰与眼前的战乱相比,又有谁能真正领会其深意呢?

“青玉锁,黄金阙。车万乘,骓□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但在诗人的笔下,这些只是虚幻的象征,与现实中的战乱形成强烈对比。

“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诗人通过战争的场面,展现了军队的威势和战斗力的强大。

“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鹍鹏翼。”这里借用古代圣帝尧、禹的象征,表达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像古代圣明君主那样,拥有广大的疆域和强盛的国力。

“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末了两句,诗人以凌烟(战火的浓烟)作为战争的象征,再次表达出对于未来道路的迷茫与担忧,以及因战乱而造成的隔绝和分离之痛。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寄寓着希望能够重现古代盛世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

自古称稀,须信道、人生七十。

当七月、庆生佳节,更逢七夕。

丹鼎麻姑多两转,蟠桃王母无双实。

更竹林、作者茂芝兰,俱无敌。持觞劝,辰拱北。

阴功在,头俱黑。况轲亲教子,同声战国。

九万鹏程当不二,八千椿寿看逾一。

愿从今、屈指再从头,山中日。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

帘拍风颠,云共雨、商量欲雪。

愁不寐、兽炉灰冷,寸肠千结。

罗带只贪珠泪濞,金钗不整乌云侧。

对菱花、空自敛双蛾,伤离别。心下事,凭谁说。

愁与恨,如山积。被傍人调闻,呢龟成鳖。

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

恨薄情、拚却与分飞,还重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

懒取冠儿,只偏带、一枝翠柏。

记刺指、封书罗带,尚馀残血。

愁入柳眉云黛蹙,汗凝桃脸胭脂湿。

把玉纤、掩定古词名,猜谁识。瓶已坠,宁无阙。

盟已负,难成匹。念当年亭院,画楼东北。

烛影烧残蝴蝶梦,縠纹皱起鸳鸯翼。

叹如今、憔悴忆前欢,重门隔。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瑞鹧鸪(其二)

华月楼前见玉容。凤钗斜褪鬓云松。

梅花体态香凝雪,杨柳腰肢瘦怯风。

几向白云寻楚□,难凭红叶到吴宫。

别来风韵浑如旧,犹恐相逢是梦中。

形式: 词牌: 瑞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