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

舴艋溯溪来,款段踏山去。

入城缘底事,要识崎岖路。

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

士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我敢忘艰难,冲烟问荒渡。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舟逆溪而上,缓步登山而去。
进城有何事?只为探寻崎岖小道。
稻田间白线交错,茅草岭青翠相间。
放牧孩童歌声不断,孤独旅人内心恐惧。
士人行走如搬砖,文公也习惯这种步伐。
我岂能忘记艰辛,冒着烟雾寻找荒凉渡口。

注释

舴艋:小船。
溯:逆流而上。
款段:缓步, 慢慢地。
缘底事:为何事。
崎岖路:山路崎岖。
稻塍:稻田埂。
白纵横:白色交错。
茅岭:茅草山岭。
青盘互:青翠相间。
牧儿:牧童。
孤客:孤独的旅人。
士行:士人的行为。
运甓:搬砖。
文公:指孔子弟子曾皙,又称文子。
习步:习惯步行。
冲烟:冒着烟雾。
荒渡:荒凉渡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入城途中的情景。他乘坐舴艋小舟逆溪而上,随后骑着缓慢的马匹翻越山岭,显示出他对崎岖道路的好奇和探索。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诗人观察到稻田里的白色线条纵横交错,茅草岭则呈现出青翠的层次。周围的牧童歌声不断,而诗人内心却感到孤独和忧虑,因为想起了士人的艰辛和先贤如文公(指曾徒步考察民情的宋代名臣范仲淹)的经历。

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旅途艰难的体悟,以及不忘艰难困苦、积极寻求了解民间疾苦的决心。他冒着烟雾,寻找荒僻的渡口,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

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

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

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形式: 古风

八音歌(其一)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

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形式: 古风

八音歌(其二)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

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

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

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

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形式: 古风

十七日夜咏月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