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别寄耿时举二首(其一)

树犹如此我何堪,赖有随斋可剧谈。

少日声称满中外,几年词采秀东南。

诗坛欲借背城一,材馆均蒙吐哺三。

每见匆匆又分去,与公交淡不须甘。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翻译

树木尚且如此,我又怎能承受,幸好有随斋可以畅所欲言。
年轻时名声远播国内外,近年来文采飞扬在东南一带。
在诗坛上我也想奋力一搏,才学馆中也承蒙多次厚待。
每次相见总是匆匆离去,与朋友交往淡然处之,无需过于执着。

注释

树犹如此:树木尚且如此坚韧。
我何堪:我却难以承受这种压力。
赖有:幸亏有。
随斋:一处可以交谈的地方。
剧谈:畅谈。
少日:年轻的时候。
声称:名声在外。
满中外:遍布国内外。
词采:文学才华。
秀东南:在东南地区最为出色。
诗坛:诗歌界。
材馆:才学聚集之地。
吐哺三:指多次给予机会和指导。
每见:每次见面。
匆匆:匆忙。
分去:离去。
公交淡:交往淡泊。
不须甘:无需过于执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以及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现实处境的无奈。开篇“树犹如此我何堪”,用树木比喻自己的坚守与孤独,表达了对朋友离别后的不舍和内心的凄凉。“赖有随斋可剧谈”则表现了词人依靠书房中的友情和文学交流来慰藉自己。

接着,“少日声称满中外,几年词采秀东南”表明诗人在年轻时就已小有成就,其文学才能在国内外乃至东南地区都颇受赞誉。这里的“词采秀东南”既指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可能暗示其所处的地域。

“诗坛欲借背城一,材馆均蒙吐哺三”则显示了诗人对文学地位的渴望和现实中的挫折。在这里,“诗坛”指的是文学界的高峰,而“背城”可能象征着某种困境或挑战;“材馆”即藏书的地方,通常代表知识与学问;而“吐哺三”则是对文学成就的一种夸张说法,意指大量的作品。

最后,“每见匆匆又分去,与公交淡不须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易逝和交往淡薄的无奈。这里“匆匆”形容朋友们离别的仓促,而“与公交淡不须甘”则是对这种淡泊交游态度的一种释然,似乎在说尽管如此,但也不必过于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文学地位的反思,展现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面对现实时的自我安慰与超脱。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前韵奉寄孟峤之

剩喜今年琢句频,仍闻灯火夜相亲。

悬知耸壑昂霄日,不负腰金拖玉身。

攻苦诗书如白屋,加鞭辞藻正青春。

古来孟氏好兄弟,馀韵未忘今转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氏夫人生日二首(其二)

断机久已传家训,采藻端然继国风。

庭院炉烟春蔼蔼,门阑瑞气晓葱葱。

遐龄愿效三桃实,拜寿何辞百盏空。

自幸晚为门下士,馀波应许丐奇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白氏夫人生日二首(其一)

相门苗裔正诜诜,长庆风流几百春。

吉梦忽随秋日晓,祥光常对月华新。

翰林大笔高前古,玉树诸郎霭后尘。

何假捧觞勤颂祝,由来寿考属仁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用前韵呈陈得之诸公

勋业毋庸揽镜频,空馀白发向人亲。

未论骨相无三甲,细数年华有六身。

泉石相看应笑我,萍蓬不定几经春。

尚须勇往趁晴日,竹外疏梅应斩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