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义女祠

幼年曾读贞女碑,坐想濑水清涟漪。

试来江东吊李白,瓣香敬谒贞女祠。

平生不数子胥子,鞭平进诸何至此。

有金投濑竟何为,当时岂为将军死。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轻时曾读过贞女碑,想象着濑水荡漾的波纹。
我特地来到江东凭吊李白,献上花瓣表达对贞女祠的敬意。
一生中我不看重伍子胥和子胥的鞭刑,那件事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有人把金子投入濑水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当年是为了将军之死吗?

注释

贞女碑:纪念贞洁女子的石碑。
濑水:清澈的河流。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
吊李白:凭吊李白,可能指李白也是诗人,有相似的情感寄托。
瓣香:供奉神灵时使用的香花。
贞女祠:祭祀贞洁女子的祠堂。
子胥子:这里指伍子胥,古代楚国名臣,因被诬陷而受鞭刑。
鞭平:指伍子胥鞭尸楚平王,复仇的行为。
何至:怎么会到这种地步,表示不解或感慨。
何为:为何做此事,询问原因。
将军:可能暗指某位有威望的将领,也可能泛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蒋时中的《贞义女祠》,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贞女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反思。首句提到年轻时读过贞女碑,引发了对濑水边贞洁女子的想象。接着,诗人来到江东凭吊李白,但心中的思绪却转向了贞女祠,表达出对贞女精神的崇敬。

诗人感慨地说,他一生中并不以伍子胥或孙武(子胥子,此处可能指孙武)的行为为榜样,因为他们的行为导致了杀戮,与贞女的清白无私相比显得逊色。诗人进一步思考,如果那位投江自尽的女子真的如传说中那样是为了保护贞节,那么她的牺牲究竟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将军的地位或名誉吗?

整首诗通过贞女祠这一载体,寓含了对忠贞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对历史人物行为的道德评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

蒋时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山观

黄鹤山中黄鹤观,黄鹤仙人此修炼。

功成羽化归丹丘,环佩珊珊度遥汉。

昔闻有鸟名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

仙人一去不复返,长松落雪秋霏霏。

形式: 古风

题澹山岩

风生崖木响,霭散洞门宽。

幽径盘危入,青天一面看。

三冬僧定煖,五月客游寒。

纵有通神笔,亦应图出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寄张道洽

衰柳疏松对夕阳,老来秋思倍堪伤。

已无上苑千葩秀,仅有东篱一捻黄。

细诵佳章排宿恨,旋呼村酒纵诗狂。

西风策马能过我,老圃馀蔬尚未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张霖溪

漫向潭源晦此身,自嗟无地可投明。

栽培劲节依岩翠,采撷香芹绕涧清。

避乱遣怀聊圃治,论交且喜傍山行。

何时并辔临溪上,静听飞泉万壑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