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女贞木

山矾风味木樨魂。高树绿堆云。

水光殿侧,月华楼畔,晴雪纷纷。

何如且向南湖住,深映竹边门。

月儿照著,风儿吹动,香了黄昏。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翻译

山矾花的香气如同木樨的灵魂,高大的树木绿意如云堆叠。
水光映照在宫殿的一侧,月光洒落在楼阁周边,晴朗的夜晚雪花般纷纷扬扬落下。
不如就住在南湖边,竹林深处的门扉被映得幽深。
月光照亮,微风吹拂,黄昏时分弥漫着芬芳。

注释

山矾:一种植物,有香气。
木樨:桂花的别称。
堆云:形容树木茂盛如云。
水光殿侧:宫殿旁边的水面。
月华楼畔:月光照射下的楼阁。
晴雪:比喻明亮的月光。
南湖:湖泊名。
竹边门:竹林环绕的门。
香了黄昏:使黄昏时分充满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山、树、水、月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首句“山矾风味木樨魂”中,“山矾”可能指的是山石或者山林中的清幽气息,“木樨魂”则是用来形容树木之神或树木生长的灵魂,通过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魂的感受。

“高树绿堆云”一句,描绘了一幅高大树木与飘动云彩交织的画面,给人以雄浑壮丽之感。紧接着,“水光殿侧,月华楼畔,晴雪纷纷”三句,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水光辉映又有月色清澈的宫殿或园林之中,这里的“晴雪”可能是对春日里和煦阳光下的细雨的描写,增添了一份柔美与梦幻。

诗人的情感在“何如且向南湖住,深映竹边门”这两句中达到了高潮。这里的“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生活状态的向往,而“向南湖住”则具体化了这种向往,显示出诗人希望居住在一个四季如春、风光旖旎之地的愿望。而“深映竹边门”则进一步描绘了这样的居所,是一处被竹影深深笼罩的静谧之地。

最后,“月儿照著,风儿吹动,香了黄昏”三句,以极其柔和的笔触捕捉到了夜晚的景象。这里的“月儿”与“风儿”都是对自然元素的亲切称呼,而“香了黄昏”则可能指的是微风中带来的花香或者其他自然之香,使得傍晚时分变得更加迷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眼儿媚.初秋

凄风吹露湿银床。凉月到西厢。

蛩声未苦,桐阴先瘦,愁与更长。

起来没个人偢采,枕上越思量。

眼儿业重,假饶略睡,又且何妨。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菩萨蛮.遣兴

藤床巧织波文小。翻书欲睡莺惊觉。绕舍灿明霞。

短长旌节花。此身无系著。南北东西乐。

碧宇朗吟归。天风香染衣。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鸳鸯梅

前生曾是风流侣。返魂却向南枝住。疏影卧晴溪。

恰如沙暖时。绿窗娇插鬓。依约犹交颈。

微笑语还羞。愿郎同白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层层细剪冰花小。新随荔子云帆到。一露一番开。

玉人催卖栽。爱花心未已。摘放冠儿里。

轻浸水晶凉。一窝云影香。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