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实之倅庐陵二首(其一)

刍言当日偶然同,白首家山各固穷。

海内仅存一畏友,人间遂有两愚公。

似闻黄阁登迂叟,且向青原访醉翁。

此士未应无著处,栖栖十载六治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当初的交谈如同闲聊,各自在故乡坚守贫困。
世间仅剩一位敬畏的朋友,人间仿佛有了两个愚公般坚韧的人。
听说黄阁中年迈的官员被提升,暂且去青原寻找那位醉心山水的老人。
这位士人不应无处安身,忙碌十年间担任了六个官职。

注释

刍言:随意的交谈。
固穷:坚守贫困。
畏友:敬畏的朋友。
两愚公:两个坚韧的人。
黄阁:朝廷高官。
迂叟:年迈的官员。
醉翁:醉心山水的人。
著处:安身之处。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六治中:六个官职。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和深山友人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世隔绝的情感。

"刍言当日偶然同" 这一句中的“刍言”指的是随意的谈话,“偶然同”则表明诗人和友人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下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体现了诗人对那份简朴生活的珍视。

接着的两句"白首家山各固穷。海内仅存一畏友" 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尽管他们都已年迈(“白首”指的是头发变白),且各自隐居于偏远的山中,但在广阔的国家之内,他们之间的友情依然坚固。

接下来的"人间遂有两愚公。似闻黄阁登迂叟,且向青原访醉翁" 则是对这份友谊的一种赞美和渴望。诗人将自己与朋友比喻为“两愚公”,意指他们在世人眼中或许显得愚蠢,但却乐在其中。随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听到黄阁上有高僧登临的传闻,并向往着去青原寻访那位醉心于自然之美的隐者。

最后两句"此士未应无著处,栖栖十载六治中" 强调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坚持和满足。尽管外界可能认为他没有成就或是无足轻重,但诗人自己感到十分满意,因为他已经在山中安居乐业十年之久,并且心中的那份淡定与平和,正如“六治”所象征的自然法则一样,顺其自然,不为外界干扰。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隐逸图景,也透露出诗人对朋友、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和珍爱。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居厚弟二首(其二)

昨日传修觐,明朝说祝釐。

予归宁悻悻,子去亦迟迟。

已草引年疏,重吟听雨诗。

如何无一字,端的报来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居厚弟二首(其一)

少日鱼同队,中年雁失群。

宁师楚胜舍,不羡洛机云。

春梦谢池草,冰衔汉閤人。

向来麾节处,尽说小冯君。

形式: 古风

送居厚弟堂禀二首(其二)

怕与亲朋别,那堪送子行。

天威难俟驾,秋暑勿贪程。

若见知名士,为言不慧兄。

孤危托君相,耕钓毕残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居厚弟堂禀二首(其一)

俱被光华遣,同归寂寞滨。

吾灾因抱椠,子咎在埋轮。

记忆烦明主,招徕到远臣。

要须留晚节,它日白先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