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牙答话只苏嚧,借问诸方会也无。

昨夜虚空开口笑,祝融吞却洞庭湖。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鉴赏

这首宋代慈观长老的《颂》,以奇特的想象和禅宗的智慧,构建了一幅超脱世俗、直指心性的画面。

“龙牙答话只苏嚧”,开篇即以龙牙的答话,引出一个神秘而深邃的对话场景。“苏嚧”一词,既可理解为龙牙的回答,也可视为对某种智慧或真理的象征。这一句不仅展现了禅宗中问答式的修行方式,更暗示了超越语言、直接触及心灵的境界。

“借问诸方会也无”,紧接着提出疑问,询问是否在四方八面都聚集了智慧与真理。这里的“诸方”,代表了四面八方,象征着宇宙间所有可能的智慧源泉。这一问,既是对于普遍真理的探索,也是对禅宗精神的自我审视。

“昨夜虚空开口笑”,这一句以“昨夜”、“虚空”、“开口笑”三个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虚空,常被禅宗用来比喻本性或真如,这里以“笑”来描绘,生动地表现了禅者对宇宙本性的豁然开朗,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深刻理解与喜悦。

“祝融吞却洞庭湖”,最后这一句以神话般的色彩,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意境。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此处用以形容一种巨大的力量或变化。洞庭湖则是中国著名的湖泊,其被“吞却”则意味着一种彻底的改变或超越。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最终领悟。

整体而言,《颂》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禅宗的智慧、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喜悦以及内心的变革融为一体,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越日常经验、直达心灵深处的境界。

收录诗词(1)

慈观长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寒食上冢至澜洄庄追思祖烈感而为诗

祖学当年向此勤,子孙今日继清芬。

贤能自过高阳里,尊宠无惭万石君。

花满一川红蕊乱,渠环千顷翠波分。

高门驷马流馀庆,当见吾家世有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示居士张戒二首(其一)

汝到庐山山到汝,更谁别我庐山去。

出门问取岭头风,大道腾腾无本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御]韵

示居士张戒二首(其二)

头戴乌巾著白襕,山房借汝一年閒。

出门为说来时路,家在黄陂翠霭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

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

呵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

一句绝思量,诸法不相到。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