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滁州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你在觉悟的道路上要深深用心,我对于禅修之道也略有努力。
还未领悟时需要去除迷惑,已经明白空性后不要执着于空。
我如白衣僧人病卧在嵩山之下,你如同官员皂盖行走在楚水之东。
谁说我们三年千里相隔,两颗心都同在修行的道场之中。

注释

君:你。
觉路:觉悟的道路。
留意:用心。
我亦:我也。
禅门:禅修之道。
薄致功:略有努力。
未悟:还未领悟。
病时:迷惑之时。
去病:去除迷惑。
已知:已经知道。
空后:明白空性之后。
莫依空:不要执着于空。
白衣:指僧人。
卧病:病卧。
嵩山: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
皂盖:古代官员的黑色车盖,这里代指官员。
行春:出行赏景,指官员巡游。
楚水:泛指楚地的河流。
东:东方。
谁道:谁说。
三年千里别:三年的千里分离。
两心:两颗心。
道场:修行的场所或环境。
中: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题目为《送李滁州》。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别离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彼此精神追求的共同理解。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这两句表明诗人和李滁州都在各自的修行道路上努力,互相鼓励,对彼此的精神追求表示理解和支持。这里的“觉路”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之路,“禅门”则是禅宗的修炼之道。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这两句强调了在尚未彻底领悟真理之前,要努力去除内心的障碍;而对于已经认识到世间一切如幻泡影的人,则不应再去执着于这些虚无缥缈之物。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李滁州分离时的情景。白居易因病卧床于嵩山之下,而李滁州则带着简陋的行囊(“皂盖”)踏上前往楚地的旅程,沿途春色中越过长江。

最后两句,“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表达了诗人对李滁州即将远去的不舍之情。尽管未来三年内他们可能会相隔千里,但诗人认为他们的心灵仍然能够在共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相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友谊和精神追求的珍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杨八给事赴常州

无嗟别青琐,且喜拥朱轮。

五十得三品,百千无一人。

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此外无过醉,毗陵何限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沈仓曹赴江西

落日驱单骑,凉风换袷衣。

远鱼传信至,秋雁趁行飞。

洛下閒居住,城东醉伴稀。

莫辞船舫重,多觅酒钱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陈许高仆射赴镇

敦诗说礼中军帅,重士轻财大丈夫。

常与师徒同苦乐,不教亲故隔荣枯。

花钿坐绕黄金印,丝管行随白玉壶。

商皓老狂唯爱醉,时时能寄酒钱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武士曹归蜀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

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

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

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