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门.卫灵公

子鱼无隐欲源清,死不忘忠感卫灵。

伯玉既亲知德润,残桃休吃悟兰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翻译

子鱼无私,追求清澈的源头,即使死去也铭记忠诚,感动卫灵的精神。
像伯玉那样亲近美德,深知恩德的价值,不要再去吃那残缺的桃子,从而领悟兰花的芬芳。

注释

子鱼:古代贤者,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
无隐:无私,不隐藏。
欲源清:比喻对纯洁理想的追求。
死不忘忠:即使死亡也不忘忠诚。
卫灵:可能指历史上的忠臣卫士,代指忠诚精神。
伯玉:古代君子,以廉耻著称。
德润:美德的滋润。
残桃:比喻不完美的事物。
悟兰馨:领悟兰花的清香,象征高洁的品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周昙的作品,名为《春秋战国门·卫灵公》。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忠诚品质的赞扬。

首句“子鱼无隐欲源清”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子鱼”比作那些愿意清白地生活,不掩藏自己纯洁本性的君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廉之士的向往和推崇。这里,“源清”指的是水源清澈,也象征着心灵的纯净无暇。

接着,“死不忘忠感卫灵”则是对历史上卫灵公忠诚品质的赞颂,表达了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忘记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这里“卫灵”指的是古代卫国的灵魂,即其精神象征。

第三句“伯玉既亲知德润”中的“伯玉”通常是指品行高尚的人,"既亲知德润"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高洁之人的深入了解和欣赏,他们的美德如同甘露一般滋润人心。

最后,“残桃休吃悟兰馨”通过对“残桃”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诗人提醒人们不要食用那些已经凋敝的桃子,而应当领悟到如兰花般清新的情感和美好。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于忠诚、纯洁、高尚品质的推崇,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95)

周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秋战国门.子贡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

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秋战国门.中山君

敌临烹子一何庸,激怒来军速自攻。

结怨岂思围不解,愚谋多以杀为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春秋战国门.公子无忌

按剑临笼震咄呼,鹞甘枭戮伏鸠辜。

能怜钝拙诛豪俊,悯弱摧强真丈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春秋战国门.公叔

吴起南奔魏国荒,必听公叔失贤良。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