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书事三首(其二)

流云冉冉度湘帘,绿映轻衫草色鲜。

淑气薰人淹宿酒,花香入梦恼春眠。

影摇锁影霏霏日,篆袅垆薰细细烟。

门掩红尘无过客,自临南牖了残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室内室外景致交融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与氛围。

首句“流云冉冉度湘帘”,以流动的云彩为引子,通过轻柔地穿越湘帘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云彩的流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绿映轻衫草色鲜”一句,将视线从高处的云彩转向低处的草木,绿意盎然的景象与轻衫相映成趣,色彩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淑气薰人淹宿酒,花香入梦恼春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气息。淑气,即和煦的春风,它不仅温暖了人的身体,还化解了前夜的宿酒,让人感到舒适愉悦。同时,花香飘入梦境,不仅唤醒了沉睡中的春眠,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影摇锁影霏霏日,篆袅垆薰细细烟。”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室内,通过光影的变化和香烟的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锁影,指的是光影在室内墙壁上的投射,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摇曳生姿。篆袅,形容香烟如篆字般细长弯曲,缓缓上升;垆薰,指炉中香料的燃烧,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

最后,“门掩红尘无过客,自临南牖了残编。”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独享宁静的内心世界。门掩,意味着外界的喧嚣被隔绝,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南窗,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视觉和嗅觉描写,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初春时节特有的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初春书事三首(其三)

晴雀飞飞恋草檐,午风漠漠泛茶烟。

雪残东圃梅花后,春在南墙细草边。

窗下蠹编消永日,镜中华发感流年。

诗逋画债难推脱,应负平生笔砚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南楼

南楼日上晓光澄,北郭烟消万井明。

膏雨一番苏弱柳,春风几处啭新莺。

秪应旧病随寒尽,无复閒愁共草生。

起绕江梅觅新句,惜花自是老年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肇孙北行

阿翁九十苦钟情,倚杖那堪送汝行。

壁水去游天子学,春风须听上林莺。

壮途初发千山轫,雅志无忘万里程。

三百年来忠孝在,慎言无溃旧家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晚晴

苦雨连旬日,初晴一振衣。

残云依海峤,新水到柴扉。

僻性嫌山浅,尘缘与世微。

斜阳疏树里,清影日边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