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自夏至冬,得痒疾,夜辄不寐》描绘了作者因夏季到冬季期间染上瘙痒之疾,夜晚难以入眠的痛苦经历。首句“莫道无关事,爬搔已切身”表达了瘙痒虽小,却对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切身感受难以忽视。接下来的“如何成小癣,竟夕大劳神”进一步强调了瘙痒之症虽起于微小(小癣),却整夜使人精神疲惫(大劳神)。
诗人通过“岂有形相隔,何曾技未伸?”这两句,暗示瘙痒虽无形可见,但其影响深远,仿佛技艺未能施展,令人苦不堪言。最后两句“不胜虮虱感,下界耻称臣”,以虮虱为喻,表达出对瘙痒之苦的无奈和对病情的轻蔑态度,甚至不愿承认自己被这小小的皮肤病所控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身体不适为切入点,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中细微困扰的敏锐感触和自我解嘲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