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穆为寿梁绪仲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梁绪仲的敬仰与赞美之情。
首联“朱明著录已忘年,误向人间未肯还”,以“朱明”象征梁绪仲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之气,表达了对其年岁虽长却依然坚守自我、不愿世俗所累的赞誉。这里的“著录”暗指其名声、成就被历史记载,而“忘年”则强调了其超越年龄界限的精神境界。
颔联“杖策昔曾干世主,悬壶安许识神仙”,通过描述梁绪仲过去曾为世主所求,以及他与神仙般的智慧和修为相契合,进一步展现了其非凡的才能与人格魅力。这里“杖策”意为手持拐杖,常用来形容年迈或隐士,暗示梁绪仲虽年长但依然保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悬壶”则是古代医生的象征,此处借以赞扬梁绪仲不仅在医学上有高深造诣,更在精神层面达到了与神仙相似的高度。
颈联“争知易外皆穷理,自爱书成不厌玄”,表达了梁绪仲在探索宇宙真理时的执着与深邃思考。这里的“易外”指的是《周易》之外,意味着梁绪仲的学问和思考超越了传统经典,深入到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不厌玄”则体现了他对哲学、道学等玄奥之理的热爱与追求,即使面对复杂难解的问题也乐此不疲。
尾联“空忆壮年驱马日,桑田沧海又桑田”,以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梁绪仲年轻时奋斗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如白驹过隙,世事无常。这里的“桑田沧海”出自佛教典故,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强调了梁绪仲在经历岁月洗礼后,依然保持初心,对生命和宇宙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梁绪仲个人品质、学术成就及人生哲思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的独特风采,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