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看山(其二)

山山皆如画,犹恐画未能。

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

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

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

当其有山时,世未有丹青。

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

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

转辗但相似,何者为山形。

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

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蒋琦龄的《阳朔看山(其二)》描绘了阳朔山水的秀美与独特。首句“山山皆如画”,形象地写出山峦连绵,景色如诗如画的意境。接着,“犹恐画未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敬畏,认为即使是最杰出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

“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点出其中一座小山因其独特的风貌而被赋予绘画般的美誉,暗示了这座山的与众不同。“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苔藓和悬崖,犹如华丽的织锦,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山石纹理如同水墨画般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诗人感慨在山存在之前,世间并无如此佳作,暗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超越了人类艺术。

“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以拟人手法,责问大自然为何要如此巧妙地创造出这样的美景,仿佛有意设置陷阱让人惊叹。接下来,诗人通过“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指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师也无法完全复制山的真实韵味。

最后,诗人以“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表达哲思,暗示山与观者的互动,以及观察者自身的认知局限,难以确切分辨现实与幻象。全诗以“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收束,留下对山的无尽遐想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

收录诗词(9)

蒋琦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朱伯韩侍御还乡(其一)

柏府霜寒乌夜飞,朝簪晓脱理征衣。

泰山东望云犹蔽,秋色西来燕已归。

出处无惭从古少,文章有用似公稀。

郭门供张何须设,恐被旁观说见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朱伯韩侍御还乡(其二)

寒花背指放船时,驿路深秋景最宜。

新得诗篇聊自赏,旧焚谏草有谁知。

洞庭日落帆千里,易水风寒酒一卮。

我是徂徕狂直讲,终逢圣德更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宿武连驿次和放翁武连县诗寄霞舫少鹤

四十功名未可期,秋怀应有故人知。

三刀远道销髀肉,九月清霜点鬓丝。

世路艰危忘栈险,宦情恬淡到官迟。

回看禁掖朋从隔,古县鸣笳向夜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王子寿

梅花晚飞翻,归楫循江汜。

风尘黯损神,乱离迫暮齿。

延颈恋朋知,合沓岁月驶。

词坛久阔疏,悠悠殆二纪。

螺州雪后晴,延缘独葭苇。

跫然闻足音,肩舆冲泥滓。

樽酒展素心,时事从掌指。

漆室伤怀抱,涕泪痕满纸。

干戈老莱衣,洗然贱朱紫。

忠爱本性成,爵禄心则死。

天聪辟四门,国运隆任姒。

诸公颇用心,骏骨谅已市。

斯人国之桢,文章固小技。

芝兰不言芳,讵合败荆杞。

未登白玉盘,永为老圃耻。

崎岖全躯命,吾衰亦久矣。

早年识璠玙,孤芳陋桃李。

新文更起予,罪言弥奇伟。

论都策滇事,所见无彼此。

岂惟臭味同,出处固相似。

潇湘连洞庭,极目春千里。

美人天一方,濯足娟娟水。

寂寥身后名,一笑但相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