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琏在明朝时期到达成都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仅赞美了成都的美丽风光和人文环境,还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感慨。
首句“自入成都万里馀,锦城风致胜如初。”开篇即以“万里”形容行程之远,强调了成都的独特魅力依旧未减,如同初见时的美好。接着,“锦城”二字巧妙地将成都的繁华与美丽联系起来,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织的景象。
“西川人物逢熙运,阖郡官僚迓使车。”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成都的人文氛围。在太平盛世的背景下,西川的人民生活和谐,官员们热情迎接使者,展现了成都社会的繁荣与秩序。
“灌口尚存秦守庙,石经犹是汉时书。”诗人通过提及灌口的秦守庙和石经上的汉代文字,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这些古老的遗迹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最后,“观风问俗真吾事,不学杨雄赋子虚。”诗人表明了自己的使命与态度,即深入观察民情风俗,而不是像杨雄那样虚构作品。这体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感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成都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以及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繁荣景象和官员的职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