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

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弯弯的月亮照在门前,长夜坐守情感绵绵。
梧桐树影投在台阶,蟋蟀叫声近在床边。
黎明的光透过窗户来,秋天的凉意爬上竹席。
感叹时光不禁回忆,不眠直到鸡叫天明。

注释

斜月:倾斜的月亮,形容月光斜照。
前楹:门前的柱子,这里代指门口。
迢迢:形容夜色深沉,时间漫长。
蟋蟀:一种夜晚鸣叫的小昆虫。
曙: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簟:竹席,古代用来铺在床上的竹制品。
感时:感慨时光流逝。
不寝:无法入睡,失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往事物的回忆。开篇“斜月入前楹”一句,设定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斜斜的月光透过屋前的檐下,洒在室内,营造出一种淡雅而神秘的气息。

紧接着,“迢迢夜坐情”表达了诗人独自守着这份寂寞之中所萌生的无限情思。这里的“迢迢”形容夜晚的悠长,也暗示了内心情感的复杂和深沉。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之中蕴含的生机。梧桐树在夜晚投下的阴影,以及蟋蟀发出的声音,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交融。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晨曦透过窗棂渐渐到来,而秋天的凉意则似乎随着床上的被褥而生。这既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受。

最后,“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夜深人静之际,他因为思念往昔而不能成眠,直至鸡鸣时分才罢休。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也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思念之美。它不仅是诗人夜间生活的一种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内心世界的映射。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

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

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夜招周协律兼荅所赠

满眼虽多客,开眉复向谁。

少年非我伴,秋夜与君期。

落魄俱耽酒,殷勤共爱诗。

相怜别有意,彼此老无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夜招晦叔

庭草留霜池结冰,黄昏钟绝冻云凝。

碧毡帐上正飘雪,红火炉前初炷灯。

高调秦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

为君更奏湘神曲,夜就侬来能不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夜泊旅望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