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述怀二首(其一)

学道已非生死流,极知心外更何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气住神全形自留。

大药一炉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忧。

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已经不再追求生死的流转,深知内心之外再无他求。
理解了道理,达到了本性,生命的意义也就随之而来,气息稳定,精神饱满,形体自然留存。
炼制的大药足以普度世人,三尺孤桐足以忘却忧虑。
老朋友责怪我归来的迟,此时华山之巅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注释

学道:修炼道术。
生死流:生死轮回。
极知:深悟。
心外:内心之外。
更何求:不再有任何追求。
理穷:道理透彻。
性尽:本性完全领悟。
命亦至:生命的意义也达到。
气住:气息稳定。
神全:精神饱满。
形自留:形体自然留存。
大药:比喻修炼的成果或灵丹妙药。
真度世:真正救世。
孤桐:象征高洁的品质或孤独的坚守。
忘忧:忘却忧虑。
故人:老朋友。
怪我:责怪我。
归来晚:回来得太晚。
太华峰头:华山之巅。
素秋:秋季的白色,象征清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道院述怀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修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学道已非生死流”表明他已经超越了生死的世俗观念,进入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接着,“极知心外更何求”强调了他内心深处的满足,认为在精神层面已经没有其他追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通过深入理解道理,人性达到极致,生命的意义也随之实现。而“气住神全形自留”则描绘出一种内在的宁静与和谐,形体也因此得以保全。

“大药一炉真度世”运用象征手法,将道家修炼比作炼制能拯救世人的灵丹妙药,表达出诗人希望通过修道来济世救人的愿望。最后两句“孤桐三尺可忘忧”以孤桐自比,寓意即使身处简朴环境,也能忘却尘世忧虑,达到了忘我之境。

结尾“故人怪我归来晚,太华峰头又素秋”以友人惊讶于诗人归期之晚,以及太华山峰头又逢秋色,暗示了诗人修道时间之长以及他对自然的深深感悟,也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淡淡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道院中深思人生、追求精神解脱的心境,以及他对于道法自然、济世情怀的执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道院遣兴

微官不复叹头颅,高栋虚窗乐有馀。

中夜塔铃空际语,望秋庭树月中疏。

甗炊青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犹恨未成归剡曲,小舟闲采白芙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道院遣兴

满镜新霜老可惊,十年烟陇废春耕。

黄丝黑黍有归梦,白发苍颜无宦情。

浮世不堪供把玩,安心随处是修行。

尚嫌未到无为地,酷爱朝钟暮磬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鲁墟舟中作

春浦南来元不到,画桡偶复入鸥群。

人家远火林间见,船底微波枕上闻。

山口正衔初出月,渡头未散欲归云。

锦囊诗草新寥落,得句犹堪寄一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鲁墟

鲁墟无复坏垣存,偶榜舟来入乱云。

杜曲桑麻犹郁郁,桃源鸡犬亦欣欣。

青围旧墅千峰立,绿引官河一脉分。

我卜数椽差不远,得归何以报吾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