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元宵多雨(其二)

连年旱气民愁食,及至春来又雨霖。

湿麦卧泥难辨草,寒蔬入市贵如金。

灯辉不到愁人眼,节物空惊老者心。

且喜今朝日光出,更须风力扫重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连续多年的干旱让百姓粮食短缺,春天好不容易来了却下起了大雨。
湿漉漉的麦苗难以分辨草丛,寒冷的蔬菜上市价格高昂如金。
灯光照不进忧心忡忡的人们眼中,节日的景象只让老人徒增感慨。
幸好今天阳光终于出现,还需借助风的力量驱散厚重的阴霾。

注释

连年:连续多年。
旱气:干旱。
民愁食:百姓粮食短缺。
及至:等到。
雨霖:大雨。
湿麦:湿漉漉的麦苗。
卧泥:难以分辨。
寒蔬:寒冷的蔬菜。
贵如金:价格高昂如金。
灯辉:灯光。
愁人眼:忧心忡忡的人们眼中。
节物:节日景象。
老者心:老人的心。
今朝:今天。
日光出:阳光出现。
风力:风的力量。
扫重阴:驱散厚重的阴霾。

鉴赏

这首宋诗《乙卯元宵多雨(其二)》是姜特立所作,描绘了南宋时期因旱灾后迎来春雨的场景。诗人首先关注民生疾苦,指出连年干旱导致百姓粮食短缺,春天的雨水虽然带来了生机,但湿麦与杂草难以分辨,蔬菜价格飞涨,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困境。接着,诗人通过“灯辉不到愁人眼”表达了人们的愁苦和节日气氛的冷清,而“节物空惊老者心”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阴霾中,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结尾:“且喜今朝日光出,更须风力扫重阴。”他为久违的阳光感到欣喜,并期待风力能驱散阴霾,寓意着希望和乐观。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九日寄杨方叔

安稳杨夫子,秋来阙寄音。

遥怜好兄弟,相伴老山林。

菊是故园色,人无旧赏心。

云萍两漂泊,西望一长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九月赴郡燕旄节适至

贤侯佳节初开燕,谁是风流晋孟嘉。

已判百年唯白发,不羞九日对黄花。

拥旄遥佩藩臣印,把盏重来刺史家。

希事此邦应未有,一时千里借光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八咏楼

隐侯故事许谁传,领略江山付谪仙。

虹抱子城增面势,翚飞杰栋跨风烟。

旧题压倒三千首,壮观追还七百年。

我老登临无好语,倚栏终日愧前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赋如山

如山堂上好登临,罗列堂前紫翠岑。

万古烟霞供坐啸,四时风月伴閒吟。

海鸥心性沧洲远,野鹿精神草树深。

却笑井蛙并辙鲋,只知缺甃与蹄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