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辞八首(其六)

刻意防闲敛翠襟,隔帘消息太沉沉。

谀辞未必非谗口,诡计何曾是吉音。

身在妒丛潜制泪,人来欢处默关心。

自从听彻琴声夜,已把相如当稿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原湘的《可恨辞八首(其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首句“刻意防闲敛翠襟”,通过女子刻意收敛衣带的动作,暗示她对周围环境的警惕和内心的紧张。次句“隔帘消息太沉沉”进一步渲染了她与外界沟通的困难和期待的沉重。

接下来,“谀辞未必非谗口,诡计何曾是吉音”揭示了她对他人言语的怀疑态度,认为即使是奉承也可能隐藏着恶意,而看似巧妙的计谋并非都是吉祥之言。她身处嫉妒的环境中,只能默默承受泪水,表达了她的无奈和痛苦。

“身在妒丛潜制泪,人来欢处默关心”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她在压抑的情绪中,即使面对欢笑的人群,也依然关心着他人的感受,体现出她的善良和深情。

最后两句“自从听彻琴声夜,已把相如当稿砧”,以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典故暗喻,表明女子因琴声而想起心上人的离去,将自己比作等待裁剪的布料(稿砧),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等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女子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敏感、多情又坚韧的形象,以及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孤独与坚守。

收录诗词(782)

孙原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 字:子潇
  • 籍贯:昭文(今江苏常熟)
  • 生卒年:1760 ~1829

相关古诗词

可恨辞八首(其七)

破除才尽又萦牵,如此相思命在天。

趣入形骸能解脱,欲关情性最缠绵。

蚕丝自缚重重茧,蜡烛空熬寸寸煎。

回忆未成欢爱日,一泓清澈在山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可恨辞八首(其八)

欲扣瑶阊问夙因,醉中心胆近天真。

千秋恨事花三月,四海知音玉一人。

无可奈何身向佛,不曾真个梦为神。

抽刀欲断东流水,又被风吹涨绿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兰舟纪遇(其一)

半欲天晴半未晴,百禽呜处变春声。

树离圆峤珠先落,月见方诸水自生。

爱极翻教成怨恨,悟来始悔忒聪明。

无情最是堤边柳,眼看桃花带雨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兰舟纪遇(其二)

只在波光淡荡中,橹枝无力忽西东。

难从白日回惊电,反恨青天转顺风。

燕子逼帘时远近,桃花隔竹更玲珑。

如何十二峰峦远,只与阑干一抹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