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作于庚子年十月十五日。钱谦益以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描绘了唐朝开元盛世的辉煌景象,并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
首联“开元三叶正流晖,桂社梧封应紫微”,开篇即以“开元”这一唐朝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年号,勾勒出盛世的光辉景象,同时借“桂社梧封”象征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暗含对当时政治局面的肯定。
颔联“追急稻畦鸠杖指,寝甘榕殿鸟工飞”,通过农事活动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人民生活的和谐与富足。稻田中农夫忙碌的身影,以及栖息在榕树上的鸟儿悠闲自得,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颈联“五铢当复神咸许,十世将兴帝不违”,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古代货币制度(五铢钱)的期待,以及对未来几代君主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家事业的信心。这里蕴含着对历史传承与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
尾联“日角共传如烈祖,遐方遥喜御容肥”,以“日角”比喻帝王之相,暗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如同先祖一样,令人自豪。同时,“遐方遥喜御容肥”则表达了远方之人对国家强盛的喜悦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强盛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