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思弟于南轩种竹

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

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

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

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荏苒。

会兹东南美,相对情不慊。

楚人昔颂橘,行比伯夷忝。

此君最孤高,坚直难外掩。

凛气有精粹,筠光射圭琰。

他时雪中客,往往疑清剡。

形式: 古风 押[俭]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劝思弟于南轩种竹》。诗中以劝导的方式,鼓励弟弟在南轩种植竹子,以此来寄托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表达了对世俗嘲笑孤独者的不满,暗示了诗人对弟弟独自生活的理解与同情。接着“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提出在南轩种植竹子的建议,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寓意着对弟弟品格的赞美与期待。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描绘了季节更迭,万物凋零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则强调了竹子自然生长的清高节操,并非为了讨好他人,体现了诗人对弟弟人格的尊重与欣赏。

“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荏苒”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竹子在窗户边生长的美丽景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的秀色逐渐显现,表达了对弟弟成长变化的期待与喜悦。

“会兹东南美,相对情不慊”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期待与弟弟共同欣赏竹林美景,情感深厚而不满。

最后,“楚人昔颂橘,行比伯夷忝”引用楚人的颂橘故事,将竹子与伯夷(古代著名的廉洁官员)相比,进一步赞扬了竹子的高洁品质。而“此君最孤高,坚直难外掩”直接赞美竹子的孤高与坚毅,难以被外界掩盖其本质之美。

“凛气有精粹,筠光射圭琰”则形容竹子的气质与光辉,如同冰霜中的精华,光芒照耀着圭玉般的坚硬,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内在精神与外在风貌。

“他时雪中客,往往疑清剡”则是对未来的想象,设想在雪天里,竹子依然保持其清雅之姿,让来访者误以为身处清剡之地,进一步强化了竹子的高洁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劝导弟弟在南轩种竹,不仅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也借竹子的形象寄寓了对弟弟品格的赞美与期待,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古侠客行

壮年志慷慨,结交慕英雄。

大梁多长者,燕赵有古风。

千金起为寿,一诺不顾躬。

自谓松与柏,忽为萍与蓬。

市道今乃知,利穷非义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深甫过留宿并示近诗

别长会时稀,乐少忧日多。

邂逅非素期,悲欢奈君何。

明灯照空窗,风雪满天地。

此时坐相对,达旦终不寐。

少年慕结交,徒以此方寸。

危生始自感,来日安可问。

意气久已夺,形发亦已衰。

如何切磋意,不废平生时。

惊禽坠虚弦,病叶陨轻露。

一闻伤心奏,涕下已如注。

形式: 古风

留张十二宿

少年有佳趣,老夫意独驩。

常恨离别久,忽忘会聚难。

殷勤置杯杓,萧散遗衣冠。

诚知惜短夜,为我强盘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邻几八月十五日夜对月

外事已波涛,回首已陈迹。

独有云间月,相见不改色。

慰我平生怀,故在中秋夕。

我发见二毛,羁旅多所历。

每逢桂花秋,兴发劝更剧。

江湖与山林,所至得真适。

今年都城游,日与贱事逼。

得閒辄昏醉,向晦专寝默。

觉醒忽天明,不见千里白。

谁令心赏违,坐使岁华隔。

徘徊不自惬,怅望空叹息。

见君新诗章,暂若对寒魄。

清光动人目,讽咏当自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