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日为先母忌辰舟中感赋二首(其一)

屈指慈颜隔,于今十五年。

劬劳怀死后,奉养缺生前。

兄弟谁劳力,妻孥转息肩。

梁山风雨夜,惆怅抚琴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洵佳在二月初三日为其先母忌辰而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思。

首句“屈指慈颜隔”,诗人以屈指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母亲容颜的深深怀念。接下来,“于今十五年”点明了与母亲分别的时间长度,十五年的岁月仿佛在诗人的心中拉长了距离,增加了思念的重量。

“劬劳怀死后,奉养缺生前。”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母亲生前辛勤劳作的感激与怀念,以及在母亲去世后,自己无法再尽孝道的遗憾和自责。生前的奉养与死后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兄弟谁劳力,妻孥转息肩。”这两句则转向家庭责任的分担。在母亲健在时,家中的劳力由她承担,如今母亲不在,兄弟姐妹们各自忙碌,而妻子儿女也需分担起更多的责任。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成员间角色的转变,也暗含了对母亲过去付出的感激与对当前家庭状况的无奈。

最后,“梁山风雨夜,惆怅抚琴弦。”将情感推向高潮。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梁山(可能是指家乡或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抚琴自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风雨之夜的自然景象,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深沉的怀念与无尽的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命、亲情、责任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二月初三日为先母忌辰舟中感赋二首(其二)

梅蕊初开日,萱帷永诀辰。

一官皆祖泽,七尺是亲身。

姑息偏容我,饥寒特苦人。

显扬图报称,此愿几时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泊舟清淮见某官舫

清淮渺渺指旌旗,簇拥楼船迅若驰。

寄语锦帆莫高挂,转湾恐有逆风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宿瓠园赠何秋辇五首(其一)

小住扬州杜牧之,瓠园十载寄相思。

落花啼鸟春如此,尽是当年水部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宿瓠园赠何秋辇五首(其二)

维扬三日此勾留,月影扶疏花影稠。

名士园亭才子笔,一门风雅足千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