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

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宋朝许广渊所作的《南山》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静谧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句“路入青山几万重”,开篇即以“路”引出主题,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同时也预示着前方未知的美景。接着,“前山行尽路还通”,既展现了山势的连绵不绝,也寓意着旅途虽艰难,但总有希望和转机。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两句,通过动态的舟行与静态的柳絮飘飞,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小舟在湍急的溪水中疾行,与岸边随风飘扬的柳絮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傍晚的宁静。随着季节的变化,林间万物复苏,一片翠绿;而当夜幕降临,晚烟散去,夕阳余晖洒满大地,呈现出一抹醉人的红色。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时间流逝的哲理。

最后,“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则从人文角度出发,描绘了山村的宁静与偏远。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充满活力,这或许是因为他们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村民的质朴与坚强,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20)

许广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蜕龙洞(其一)

山远洞难穷,相传旧隐龙。

蟠泥知几载,穿石见遗踪。

灵骨岩中换,阴云日下从。

乡人祈旱岁,歌舞尚虔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蜕龙洞(其二)

往昔开锄古洞存,神龙曾隐穴山峦。

灵踪何日青天去,云气无时白昼寒。

穿石分明印鳞爪,履泉惊惧作波澜。

于今霖雨均方国,来客休疑尚此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葛溪

樨川仙化后,溪以葛为名。

水激翻空白,潭澄到底清。

山多晴倒影,雨过夜添声。

月满寒光入,鱼龙患太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杜公井

几处城中井,标名孰与伦。

异非深百尺,功在活千人。

大旱流皆涸,甘泉惠受均。

无情知水石,诚发应如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