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其一)

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

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翻译

自古以来,苏轼和李白的名声并驾齐驱,
只怕全齐的人会嘲笑我们这个简陋的地方。

注释

从来:自古以来。
苏、李:指苏轼和李白,两位著名诗人。
得名双:名声相当,双峰并峙。
恐:担心。
全齐:泛指当时的人们,或指某地的人。
笑陋邦:嘲笑我们这个简陋的地方。
诗似:诗歌犹如。
悬河:滔滔江河,形容文思如泉涌。
供不办:无法满足,形容才思丰富。
故:故意。
欺:挑战。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
陇头泷:张籍诗中的景象,可能指黄河边的急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文坛风气的自信与批判。开篇“从来苏、李得名双”指的是唐代的四大诗人——苏洵(即苏武)和李商隐,他们在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而“只恐全齐笑陋邦”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文坛的不满,觉得许多作家追求浮华而失去了真正的文学价值。

接下来的“诗似悬河供不办”形容苏轼自己的诗歌如同浩瀚的长河,源远流长,不可穷尽;“故欺张籍陇头泷”则是说自己虽然在文才上超过了唐代的张籍,但是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自谦不如张籍笔下的陇原风光。这里诗人既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谦逊和对前人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苏轼与当时文坛乃至古代名家的比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文学观念和艺术追求,以及他对个人才华的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其二)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其三)

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扑仍遭虮虱缘。

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

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

偷儿夜探黑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

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

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

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发夜不眠。

晓来颠风尘暗天,我思其由岂坐悭。

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形式: 古风

坐上赋戴花得天字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

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坐中先。

醉吟不耐攲纱帽,起舞从教落酒船。

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