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鼐所作的《过东阿吊陈思王》,通过“过东阿”这一地点,诗人表达了对陈思王(曹植)的深切缅怀与感慨。
首句“鱼山寂寂暮云昏”,描绘出一片寂静凄凉的景象,暮色中鱼山笼罩在昏暗的云雾之中,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接着,“千古才人此备墦”一句,点明了陈思王作为千古才人的身份,以及他在此地的遭遇,暗示了陈思王生前的辉煌与身后之人的哀悼。
“遗枕当时宁有梦,燃萁何苦太无恩”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陈思王命运的同情与不解。陈思王曾因兄长曹操的猜忌而遭受不公待遇,这里以“遗枕”象征陈思王的孤独与无奈,“燃萁”则暗指曹操为了试探其忠诚而设计的残酷手段,表现了陈思王命运的悲惨与不公。
“风骚眷属传词赋,家国危疑在弟昆”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陈思王在文学上的成就及其家族内部的复杂关系。陈思王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家族政治中的微妙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国危机。
最后,“太息亲贤求自试,菰芦旦暮压轮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思王的敬仰与惋惜之情。陈思王虽才华横溢,却因政治环境的险恶而无法施展抱负,最终身陷囹圄,令人扼腕叹息。菰芦在这里象征着陈思王所处的艰难环境,而“压轮辕”则形象地描绘了他被束缚的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思王生平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传达了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