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三首(其二)

赵宋世忠厚,养士三百年。

时危不负主,繄彼文状元。

勤王仗大义,擐甲相周旋。

皇天不祚宋,白日沉虞渊。

宁甘珠璧碎,不为瓦砾全。

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

嗟嗟吾生晚,不得为执鞭。

手持竹如意,击碎空山巅。

魂兮渺何许,涕泗悲茫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莫璠的《读史三首(其二)》以赵宋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敬仰和对国家衰亡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文状元”可能指的是忠贞的文臣,他们在危难之际仍坚守大义,披甲上阵,效忠于君主。然而,“皇天不祚宋”,暗示了宋朝的不幸命运,如同“白日沉虞渊”,日薄西山。

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亲身参与保家卫国的壮举,只能手握竹如意,象征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在精神上为国捐躯。“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描绘了英勇就义的场景,其忠诚与决心如烛火般照亮黑暗。最后,诗人表达出对逝者无尽的哀思,情绪悲凉而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忠烈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收录诗词(5)

莫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三首(其三)

捐生固不易,处死犹为难。

孰知龚胜后,乃有谢叠山。

江东一溃散,跋涉何间关。

瓯闵苦物色,国破家亦残。

彼哉烈丈夫,矢死无生还。

忠孝亦何物,古今称大闲。

耿耿浩然气,上摩霄汉间。

谁谓首阳高,有志能跻攀。

至今百世下,清风激懦顽。

我读三上书,凛然毛骨寒。

当时祼将士,胡能不厚颜。

形式: 古风

田间杂咏八首(其一)

嘉树荫衡门,鸣鸠遍村墅。

薄言农务兴,力作无男女。

晨爨烟未起,驱牛理田圃。

兹时若宴嬉,争得好禾黍?

清晓闻雨过,春流涨溪渚。

小儿学把犁,小女亦能杵。

生理勿嫌微,浮荣非我取。

形式: 古风

田间杂咏八首(其三)

少长郊墟中,县官名未识。

长时带好容,不见恶颜色。

高陇麦穗齐,雉鸣自藏翼。

野田耕耨余,工力暂时息。

日夕会邻家,黄牛卧篱侧。

酒酣勉诸孙,耕作当努力。

微雨过前村,鸟鸣催蓐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田间杂咏八首(其四)

乌桕荫我墙,白茅覆我屋。荷朝出耘,依依暮归宿。

少妇勤织缝,诸孙解樵牧。

秋风禾黍收,寒日照原陆。

鸟雀啾啾鸣,园篱多草木。

官租及早偿,莫待里胥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