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此诗描绘了一位禅者归向南岳的景象,诗人在林下为其送别。首句"钟残又拂衣",钟声残留,禅者又整理衣物,准备启程。"锡声还独向南飞"则写出锡杖敲击的声音飘向南方,也象征着禅者的精神方向。
接下来的两句"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描绘了禅者归途中的山川景致。千峰林立,气氛肃穆,而那条小路虽然险峻,但终将引领禅者回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两句则从细节刻画出自然环境的氛围。青石上长满了苔藓,每一步都踏过历史的痕迹;古老的杉树下,露水如织网,营造出一片幽静。
末尾两句"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表达了诗人对于禅者归去的感慨。诗人虽有留恋之情,但也只能在心中回望,而对于禅者的出走,则是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承受这种与世俗隔离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 禅者归去的不舍和敬仰,以及对其精神追求的理解。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独携谭柄去,千里指人寰。
未断生徒望,难教白日闲。
空江横落照,大府向西山。
好骋陈那孔,谁云劫石顽。
尘中名利热,鸟外水云闲。
吾子多高趣,秋风独自还。
空囊随客棹,几宿泊湖山。
应有吟僧在,邻居树影间。
我亦游山者,常经旧所经。
雪消天外碧,春晓海中青。
可见乱离世,况临衰病形。
怜君此行兴,独入白云屏。
曾听鹿鸣逢世乱,因披羽服隐衡阳。
几多事隔丹霄兴,三十年成两鬓霜。
芝朮未甘销勇气,风骚无那激刚肠。
中朝旧有知音在,可是悠悠入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