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秀城哭叶倅(其二)

久矣致生刍,斯行夫岂徒。

不惟哀一老,亦欲识诸孤。

魏笏期传祖,韦经在业儒。

子平仙去早,万事付长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只想着送你草料,这次出行难道只是为了自己?
不只是为了哀悼一位老人,也想借此机会认识那些孤儿们。
期待你能像魏晋官员那样传承家族,研习韦编三绝般的儒家经典。
可惜子平你早早仙逝,世间万事只能化作深深的叹息。

注释

久矣:长久以来。
致生刍:送你草料(比喻关怀)。
斯行:这次出行。
夫岂徒:难道只是为了。
哀一老:哀悼一位老人。
识诸孤:认识那些孤儿。
魏笏:魏晋官员的职责(象征家族传承)。
期传祖:期待传承。
韦经:儒家经典(如《韦编三绝》)。
业儒:研习儒家学问。
子平:子平(可能是某人的名字,也可能代指仙人)。
仙去早:早早去世。
万事:世间万事。
付长吁:化作深深的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卫宗武的《过秀城哭叶倅(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逝者的怀念。

"久矣致生刍,斯行夫岂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已久不见的感慨,以及对于自己此行是否有所成就的疑惑。

"不惟哀一老,亦欲识诸孤。" 诗人不仅哀悼那已经去世的长者,也想要了解那些孤独无依的人。

"魏笏期传祖,韦经在业儒。" 这两句提到历史上的名人,他们或许是某种事业的传承者,但诗人的情感并未因此得到慰藉。

"子平仙去早,万事付长吁。"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已逝世者的哀悼,以及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尚在人世的长辈。

整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对逝者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的悲凉心境。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对于友情、师承以及生命流转的珍视与思考。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荻塘

烟火人村盛,川途客旅稠。

荻塘三百里,禹甸几千畴。

绵络庐相接,膏腴稼倍收。

经从少至老,复此系扁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荻塘次韵

平林历历晓云迷,津堠将迎客棹西。

千古兴亡泰伯国,一川经纬狄公堤。

雨添柳色成蛾绿,春剩花香散麝脐。

去去苕城知不远,摩挲老眼看山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过菁山秀王墓

对案毬狮衮,来冈阵马驱。

谶书曾昔验,王气慨今无。

犹喜王侯冢,免遭诗礼儒。

葱葱馀壤树,柯叶尚纷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过墓邻僧寺

一见说交情,僧醪为客斟。

溪山衔落照,杉竹聚清阴。

日对画图轴,风生琴筑音。

意行行不足,逸兴对高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