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义池亭

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

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

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

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

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

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

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

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春天来临,池塘亭阁景色宜人,阳光温暖,景色更加鲜艳。
漫步寻觅芬芳,游兴不减,只为追逐美景,座位也随着变换。
细草繁密如头发,幽静的鸟儿鸣叫声如同琴弦。
青苔的纹路像古老的篆书,石头的颜色仿佛秋天的景色。
花瓣飘落,能令酒香更浓,浮萍散开,能避开船只。
短暂来访,身心舒畅,久居于此,仿佛能成仙。
新竹破土而出,支撑着台阶,垂下的藤蔓偏向大树。
我这一生应该多来看看这样的景色,可惜囊中羞涩,买不起这里的美景。

注释

春:春季。
池亭:池塘和亭子。
暖:温暖。
寻芳:寻找芳香。
迁:移动。
细草:细小的草。
幽禽:幽静的鸟儿。
苔文:苔藓的纹理。
石色:石头的颜色。
花落:花瓣落下。
萍开:浮萍分开。
愈疾:治愈疾病。
仙:神仙。
迸笋:新竹破土而出。
垂藤:垂下的藤蔓。
计:计划。
无钱:没有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池亭的美丽图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表达了春季到来后,池塘边的亭子变得更加迷人,阳光和煦,照耀着整个环境,使得光线更加明媚。

"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则表现了诗人在这美好景致中漫步,不感疲惡,追寻着一处处的美景,坐在那里流连忘返。这里的“寻芳”指的是寻找花朵之美,“逐胜”是追随每一个美好的景色。

"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通过对比,将细软的野草比作杂乱的头发,而隐秘深处鸟儿的叫声则似琴弦上的旋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自然氛围。

"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中,“苔文”指的是苔藓覆盖的痕迹,“古篆”是古老的砖石,这里形容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而“石色学秋天”则描绘了石头在秋日阳光下的颜色,表达了一种历史悠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中的“花落能漂酒”,可能是指花瓣轻盈,如同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酒杯,而“萍开解避船”则形容了水面的萍菜张开,可以作为避难的舟船。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表达了短暂地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可以治愈心灵上的疾病,而长期居住则仿佛能与自然合为一体,达到一种仙境般的境界。

"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描绘了一种生长旺盛的植物景象,“迸笋”是竹子发芽的样子,“支阶起”则形容着这些新生的竹笋支持着台阶,而“垂藤压树偏”则展现了藤蔓下垂,甚至压弯了树枝,这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则是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没有能力拥有这样的美好环境,但至少可以暂时欣赏,借此获得心灵的满足。这里的“自计”即是自我计算,表明诗人的自知之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池塘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的感受和追求,以及一种超脱物质欲望、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赠卢大夫将军

将军身在城,讵得虏尘清。

酿酒邀闲客,吟诗直禁营。

苍鹰春不下,战马夜空鸣。

碣石应无业,皇州独有名。

上山嫌䯗重,拔剑叹衣生。

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赠张籍太祝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

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

麟台添集卷,乐府换歌词。

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

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

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

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从军行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鎗。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买太湖石

我尝游太湖,爱石青嵯峨。

波澜取不得,自后长咨嗟。

奇哉卖石翁,不傍豪贵家。

负石听苦吟,虽贫亦来过。

贵我辨识精,取价复不多。

比之昔所见,珍怪颇更加。

背面淙注痕,孔隙若琢磨。

水称至柔物,湖乃生壮波。

或云此天生,嵌空亦非他。

气质偶不合,如地生江河。

置之书房前,晓雾常纷罗。

碧光入四邻,墙壁难蔽遮。

客来谓我宅,忽若岩之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