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对月有感》由唐代诗人吕从庆所作,通过描绘对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天开悬宝镜”,以“宝镜”比喻明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悬挂的情景,仿佛是上天开启的一面镜子,将光明洒向人间。接着,“皓魄满栏杆”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明亮,如同满溢的银色光芒,照亮了四周的栏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
“君自千秋照,人谁百岁看。”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永恒的月光与短暂的人世相对比。月光千年不衰,而人的寿命却极为有限,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月光虽永恒,但人们能欣赏到它的美好时光却是有限的,蕴含着珍惜当下、把握时光的哲理。
“夜香金鼎烬,春酒玉壶乾。”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焚香、饮酒的场景,香烟袅袅,酒液干涸,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欢乐的消逝。夜香金鼎烬,暗示了夜晚的结束;春酒玉壶乾,则意味着欢聚的结束,留下的是空荡荡的酒壶,寓意着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易逝。
最后,“吾意方萧索,怀兹愈不安。”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心境。面对月光下的美景,诗人感到内心愈发空虚和不安,可能是因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深深忧虑,也可能是因为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持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综上所述,《对月有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