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在中秋之夜难以入眠的文人,独自于东轩漫步赏月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之美、自然之静以及内心的思绪。
首句“今夕何夕耿无眠”,以疑问句式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疑惑与不解,同时流露出其内心的焦躁与不安。接着,“揽衣起听更漏传”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起身披衣,倾听更漏声的情景,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难以入眠的状态。
“中秋能隔几夜远,明月已减三分圆”两句,将中秋佳节的月亮与此刻的月亮进行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月相的变化,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云开数雁影帖地,露冷独鹤声彻天”描绘了月下景象,云开见雁,露冷鹤鸣,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深思。
“心情未觉坐来倦,烧灯更读离骚篇”则展示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虽感疲惫却仍不愿放弃阅读,选择了继续诵读《离骚》,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月色、自然景象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