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绝句

堂虚陡觉暮寒生,长乐疏钟缓转更。

对烛已无词可草,拥炉时听闹皇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室内与室外的对比感受,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喧嚣的交织。

首句“堂虚陡觉暮寒生”,描绘了室内空间的空旷与寂静,随着夜幕的降临,寒意悄然滋生,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这里的“虚”字不仅指空间的空旷,也暗示了心灵的空灵,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次句“长乐疏钟缓转更”,通过“长乐”这一地名的隐喻,以及“疏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庄严。钟声悠远而缓慢,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拉长,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日常的宁静之美。同时,“缓转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但这种流逝是平和而有序的,不带有一丝急躁或焦虑。

接下来的“对烛已无词可草”,表达了诗人面对烛光时内心的平静与思考的深入。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轻易表达出来,或许是因为思绪过于深沉,或是情感太过细腻,难以用言语完全捕捉。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谦逊。

最后一句“拥炉时听闹皇城”,则将视角转向了室外,通过“闹”字描绘了皇城中的繁华与喧嚣。然而,尽管外界热闹非凡,诗人却选择在炉火旁静静倾听,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喧嚣的超然态度,也暗示了他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真正的宁静并非远离尘世,而是在纷扰中保持自我,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早喜雪

竹叶初闻似雨声,禁林未晓已通明。

朱楼屈曲栏先湿,紫殿参差瓦欲平。

冰砚笔随花片起,风檐幔点蕊珠轻。

堂名不枉人间说,此际真如玉琢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入局有怀

空餐无补负公家,此志虽存鬓已华。

每向客怀红踯躅,不贪郎对紫薇花。

宽心可要流香酒,圆梦何须正焙茶。

手板便还丞相去,吾侪活计只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有感

少日因贫强觅官,于今悔掷钓鱼竿。

宫袍岂似陀尼暖,厩马何如款段安。

准易莫教玄尚白,奏篇还要炳于丹。

得归须谒严陵去,梦已先经七里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得郡后二首(其一)

君王分付为亲还,班路諠传忤要官。

我但得归他不问,从来人道乞身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