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夏孙桐所作的《寄和方和斋感事二首(其二)》。诗中以“成败何须事后明”开篇,表达了对历史成败无需过分追究的哲学思考。接着,“纷纷水火尚相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的纷争不断,如同水火不相容。
“新亭泪少王丞相,穷路悲从阮步兵”两句,运用典故,借王导和阮籍的故事,表达了在困境中难以找到知音的孤独与悲哀。王导在新亭聚会时,因见中原沦陷,泪流满面;阮籍则在穷途末路时,悲从中来。
“准拟旧言寻下泽,愧闻侧席辟延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与反思,以及对于未能及时倾听贤士意见的自责。下泽、延英均为古代官署名,此处借指听取贤士意见的场合。
最后,“天彭一掌还乾净,杜老吟秋自望京”两句,以天彭山和杜甫为引,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天彭山位于四川,杜甫曾在此留下许多赞美自然的诗句,而“自望京”则暗示着诗人对远方、对理想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