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其三)

坏事曾闻嗔怪鬼,捉囚可不畏天公。

抚床卫瓘宁非醉,对策刘蕡恐是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曾经听说坏事会招来鬼责怪,抓捕犯人难道不怕天公公正?
抚摸床榻的卫瓘难道不是醉酒,对策的刘蕡恐怕是被风带走的才情

注释

嗔怪:责怪,指责。
鬼:这里可能指代恶灵或迷信中的鬼神。
捉囚:抓捕犯人。
畏:害怕。
天公:古人对公正无私的天意的称呼。
卫瓘:历史人物,此处借代醉态。
宁非:难道不是。
醉:喝醉酒。
对策:应对考试或策略。
刘蕡:历史人物,此处借代才华。
恐是:恐怕是。
风:比喻或象征,可能指命运或机遇。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述(其三)》,作者为宋代诗人林泳。诗中通过几个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评论。首句“坏事曾闻嗔怪鬼”暗示了世间对于不良行为的谴责,即使鬼神也会有所不满。次句“捉囚可不畏天公”则揭示出人们对司法不公的质疑,即使面对权势,也担心天理难容。

第三句提到卫瓘,他是西晋时期的人物,以清醒著称,诗中“抚床卫瓘宁非醉”暗指某些官员看似醉酒,实则在掩饰内心的清醒与愤怒,可能是在讽刺某些官员的假醉真怒。最后一句“对策刘蕡恐是风”引用了唐代刘蕡的事迹,他在科举考试中因直言不讳而被黜,此处借以表达对敢于直言者可能遭受打压的忧虑,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压抑。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对于公正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沉的批判精神。

收录诗词(50)

林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述(其八)

身无用处法当隐,诗要工时例是穷。

东海校书称钓客,香山学士作渔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杂述(其四)

仙掌承来求大药,法身赎得费千金。

两宗曾误国家事,百世谁明佛老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杂述(其二)

弃稿谩浮瓢里去,爱诗曾入藏中来。

护持不信无神物,磨灭应难入劫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杂述(其十)

人生作计蛇添足,世事难知卵有毛。

养得元身差快乐,具他法眼始孤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