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白鹤山,借前韵呈同游诸丈

阑风长雨连霄,昨朝晴色随轩骤。

松声花气,江烟浦树,如相迎候。

山送青来,僧随麦去,山为吾有。

更支筇直上,薜萝深处,云垂幄、藓成甃。

未至相如独后。对山尊、劝酬多又。

记曾犯雪,重来已是,绿肥红瘦。

好语时闻,忧端未歇,倚风搔首。

谩持觞自慰,冰山安在,此山如旧。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连绵的风雨直到夜晚,昨天的晴朗突然随着车窗的移动而消失。
松涛声和花香,江面上的雾气和岸边的树木,仿佛在迎接我。
山峦送来翠绿,僧人伴随麦田离去,这山似乎属于我。
我手持竹杖直接向上攀登,深入藤蔓和苔藓覆盖的地方,云雾像帷帐,青苔像石板。
还未到达如诗意的地方,我独自落后。对着山中的酒杯,劝酒不断。
记得曾经冒雪而来,如今重游,景色已由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变为新貌。
时常能听到美妙的话语,但忧虑仍未消减,我倚风抚摸着头。
只能举杯自我安慰,那座冰山何处寻?眼前的这座山依然如故。

注释

阑风长雨:连绵的风雨。
霄:夜晚。
晴色:晴朗的色彩。
随轩骤:突然随着车窗移动。
松声花气:松涛声和花香。
江烟浦树:江面雾气和岸边树木。
山送青来:山峦送来翠绿。
薜萝深处:藤蔓深处。
云垂幄:云雾像帷帐。
藓成甃:青苔像石板。
相如:如诗意的地方。
山尊:山中的酒杯。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忧端:忧虑。
倚风搔首:倚风抚摸头。
冰山:过去的美好回忆。
此山如旧:眼前的山依旧。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画卷,以雨后初晴的清新景象开篇,松涛声与花香交织,江面雾气缭绕,树木点缀,仿佛在迎接游人。接着,词人登上白鹤山,感受到山色的青翠和僧侣的禅意,感叹自然的馈赠。他独自攀援,深入藤萝丛中,云雾缭绕,苔藓覆盖,宛如仙境。在山顶,词人回忆起往昔冒雪来访的经历,感叹时光流转,花红柳绿已换新颜。

饮酒对山,词人与朋友们频频举杯,共享美景,但忧虑之情并未消减,只能倚风而立,轻轻抚摸着山石,感叹岁月如梭。他试图借酒浇愁,然而眼前虽有美景,却无法忘却心中的忧虑,暗示着现实中的困境。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

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鱼鸟自飞自跃。

红紫谁开谁落。天运渺无声。

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便引郑郊溱洧。

不道孔门沂泗。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孙靖州应龙生日

九十九峰下,百二十年州。

西风吹起客梦,月满驿南楼。

影入天河左界,辰在寿星向上,还是去年秋。

要和木兰曲,载酒寿君侯。天边信,云外步,去难留。

寿觞庭院依旧,已带别离愁。

离合钟情未免,行止关人何事,浪白世间头。

将相时来作,身健百无忧。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叔母生日同家人劝酒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

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

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

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

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

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先]韵

水调歌头.送蒋成父公顺

风雪锢迁客,闭户紧蒙头。

一声门外剥啄,客有从予游。

直自离骚国里,行到林闾屋畔,万里入双眸。

世态随炎去,此意澹于秋。

感毕逋,怀秸鞠,咏夫不,寻师学道虽乐,吾母有离忧。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诗思满归舟。

来日重过我,应记火西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