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感怀四首(其二)

凄亭云幄对江湖,城上青髦隐大乌。

婉娈鱼龙问才艳,深凉烽火字珊瑚。

谁人明月吹芦管,无数清笳起鹧鸪。

愧读神经并异注,愁来不觉有悲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在凄凉的亭子中,云帐映照着江湖,城楼上青色的毛发隐藏着巨大的乌鸦。
鱼龙婉转地询问着才情与美丽,深沉的烽火如同珊瑚般闪烁。
是谁在明亮的月光下吹奏芦笛,无数清脆的胡笳声响起,像鹧鸪鸟的啼鸣。
阅读时感到羞愧,因为注解奇异,忧愁中竟未察觉自己的悲伤。

注释

凄亭:凄凉的亭子。
云幄:云做的帷帐。
江湖:广阔的江河湖泊。
城上:城墙之上。
青髦:青色的毛发,这里比喻乌鸦。
大乌:巨大的乌鸦。
婉娈:柔美或婉转。
鱼龙:古代神话中的水族生物。
才艳:才华出众且容貌美丽。
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烟火。
字珊瑚:形容烽火的颜色像珊瑚。
明月:明亮的月亮。
芦管:竹制的乐器。
清笳:清脆的胡笳声。
鹧鸪:一种鸟,叫声凄凉。
神经:这里指书籍内容。
异注:奇异或与众不同的注解。
愁来:忧愁时。
悲呜:悲伤的哭泣。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江湖风光与作者内心世界的交融图景。开篇“凄亭云幄对江湖”,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迷离而又淡远的自然境界,"城上青髦隐大乌"则透露出一丝神秘与力量的对比。

接着,“婉娈鱼龙问才艳”中,"婉娈"二字形容水波轻柔,而“鱼龙”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才华与智慧在询问和展示之中。紧跟的"深凉烽火字珊瑚","深凉"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烽火)带来的寒冷感受,而"字珊瑚"则是对文字之美的赞叹,显得既华丽又有些许孤寂。

在“谁人明月吹芦管,无数清笳起鹧鸪”中,诗人借助明月与芦管吹奏的意境,表达了对于音乐、艺术乃至生命之美好的一种向往。"无数清笳起鹧鸪"则描绘了一幅夜晚群鸟啼叫的生动图景,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由。

最后,“愧读神经并异注,愁来不觉有悲呜”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古籍(神经)的研读之苦,而"愁来不觉有悲呜"则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文化艺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历史以及个人才华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三)皇帝奉太上皇帝册宝授太傅。太上皇后册宝同

我尊我亲,承天之祉。寿名兼美,家国咸喜。

公傅秉礼,宝册有炜。惟千万祀,令闻不已。

形式: 四言诗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二)中书令、侍中奉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诣殿下用《正安》

二仪同尊,两耀齐光。巍巍煌煌,不显亦彰。

实茂号荣,玉振金相。于万斯年,既寿且昌。

形式: 四言诗 押[阳]韵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其一)大庆殿发册宝降殿用《正安》

维天盖高,维地克承。父尊母亲,天地难名。

疆名广大,建号安荣。衍登寿嘏,阐绎皇明。

形式: 四言诗 词牌: 竹枝

淳熙十六年皇后册宝十三首(其十三)

维天佑宋,盛事相仍。崇号三宫,甫兹浃辰。

肇正中闱,缛礼载陈。邦家之庆,旷古无伦。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