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伏尽暑初变,西风作秋声。

潇潇晚雨急,达旦声不停。

阴暝鸡失警,微凉肃晨兴。

湍流昌阶闼,积潦被门庭。

仰视天盖低,玄云送惊霆。

黑蜧乐以逞,商羊方未宁。

后土何茫茫,流潦浩纵横。

忧念在民食,敢私兰菊荣。

漠漠暮未已,琅琅夜还增。

嗟余但高枕,饱食愧疲氓。

形式: 古风

翻译

酷暑终于过去,西风吹来了秋天的声音。
傍晚的雨声急促,直到天亮都没有停歇。
夜晚昏暗,鸡不再鸣叫,微凉的早晨带来一丝宁静。
急流冲击台阶,积水漫过门槛。
抬头看,天空仿佛压得很低,乌云中夹带着惊雷。
黑蜻蜓欢快地飞舞,而商人羊(古人以羊占卜,此处比喻不安定),还未安宁。
大地广阔无垠,洪水肆虐,四处泛滥。
忧虑百姓的粮食问题,不敢只为个人的菊花盛开而欣喜。
黄昏渐渐深沉,夜晚的嘈杂声反而增加。
我只能安心高卧,满腹食物却深感惭愧于那些疲惫的民众。

注释

暑:夏季。
西风:秋季的风。
潇潇:形容雨声。
达旦:直到天亮。
阴暝:天色昏暗。
湍流:急流。
昌阶闼:台阶上的急流。
积潦:积水。
玄云:乌云。
黑蜧:黑色的蜻蜓。
商羊:古人占卜的象征。
后土:大地。
兰菊:兰花和菊花,象征高洁。
漠漠:形容广漠。
琅琅:形容声音响亮。
疲氓:疲惫的民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的秋雨带来的阴冷与湿润气氛,反映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作者对此的忧虑。首先,“伏尽暑初变,西风作秋声”表明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而西风带来的凉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紧接着,“潇潇晚雨急,达旦声不停”描写了夜里突然降临的大雨连绵不断,一直持续到了清晨。

“阴暝鸡失警,微凉肃晨兴”则表明由于天气的变化,即使鸡也没有按时打鸣报晓,更凸显出早晨的寒意和人们清晨起身时的庄重氛围。接下来的“湍流昌阶闼,积潦被门庭”形象地展示了雨水汇聚成小溪流过家门前的景象。

“仰视天盖低,玄云送惊霆”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上描绘了阴沉的天空和远处雷声。接着,“黑蜧乐以逞,商羊方未宁”通过对昆虫和家畜不安的情形,间接反映出农作物在连绵雨水中的困境。

“后土何茫茫,流潦浩纵横”表达了土地被大水淹没的荒凉景象。作者通过“忧念在民食,敢私兰菊荣”展现出对百姓生活和粮食问题的关切,自己却享受着兰花与菊花的美好,这里流露出一丝自责之情。

最后,“漠漠暮未已,琅琅夜还增”写出了雨水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而“嗟余但高枕,饱食愧疲氓”则是作者对于自己安逸的生活状态与辛勤劳作的农民形成对比,感到了内心的不安和愧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个人的道德自责。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也是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良心的体现。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苦雨

春浅天尚寒,雨多声入夜。

幽人不出门,坐惜梅花谢。

庭竹未抽萌,酴醾将覆架。

芳时喜病愈,浅酌供情话。

趋世剧曳牛,投閒如啖蔗。

因逢老农谈,悔不初学稼。

形式: 古风

苦寒二首(其二)

山城新炭贱于土,老翁守垆朝复暮。

时倾墙下一杯酒,不怕檐前三尺雨。

共言麦好岁当熟,里巷往来闻好语。

老大汤饼百不忧,折脚铛中足烹煮。

形式: 古风

苦寒二首(其一)

二月八日寒未已,山城雨过净如洗。

城门樵渔不复来,市中屐齿响长街。

老翁一杯百不知,酒酣放歌视群儿。

句芒当权不用事,玄冥功成徒尔为。

形式: 古风

苦寒行二首(其二)

茫茫楚乡仲冬月,白屋无烟飞走绝。

空林号风冰断枝,长淮无人冰照雪。

冻埋钓艇不复渔,南羹未嚼淮中鱼。

要须下擘澄湫水,剸取寒蛟烹腹腴。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