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问路》由明代诗人大遂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路上,遇到岔路时的困惑与探索。诗中充满了哲理意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首联“兹路从谁又改迁,柳花深处问渔船。”开篇即以“改迁”二字点出诗人面对道路变化的迷茫,柳花深处的渔船则象征着指引方向的希望。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指引。
颔联“一言得过坏桥去,几步还停断岸边。”描述了诗人前行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前进,另一方面又因道路的不确定性而犹豫不决。坏桥和断岸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
颈联“笑自向来迷所转,就他耕者别求前。”诗人通过自我反思,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于是决定向身边的普通人(耕者)寻求指引,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智慧与启示。
尾联“寻师果有安心法,何惜芒鞋费买钱。”表达了诗人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认为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只要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都是值得的。这里“寻师”既指外在的指导,也暗含了内心自我探索的过程。
整首诗以问路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洞察,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