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翠深红浅。春在阑前见。冉冉春归随梦远。

只记梦痕一点。鱼书待寄江头。萦洄多少閒愁。

乾了半池残墨,摊笺欲写还休。

形式:

鉴赏

这首《清平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俞陛云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与内心情感交织的画面。

“翠深红浅”,开篇即以色彩对比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翠绿与浅红,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色彩变化,也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萌芽。接下来,“春在阑前见”一句,将春意的具体化,仿佛春天就在那栏杆之前显现,引人遐想。

“冉冉春归随梦远”,春光渐逝,如同梦境般遥远而短暂,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梦远”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难以挽留的无奈。

“只记梦痕一点”,在春归之后,诗人仅能记住那点点滴滴的痕迹,象征着记忆中残留的美好瞬间,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鱼书待寄江头”,期待着远方的信件,寄托着思念之情。这不仅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萦洄多少闲愁”,在春水的环绕中,诗人的心绪如波澜起伏,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这里的“闲愁”并非纯粹的无聊或空虚,而是对生命、时光、情感等复杂情绪的深刻体悟。

“乾了半池残墨,摊笺欲写还休”,墨迹干涸,纸张摊开,却最终未能成文。这一细节既是对创作过程的描述,也是对表达情感的犹豫与挣扎的象征。诗人想要倾诉,却又在情感的深度与文字的表达之间徘徊,未能完全释放内心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我情感的探索。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风第一枝.秋蛩

才响篱根,旋移墙角,商声觅更无处。

凄清时恼愁眠,断续如闻絮语。

秋娘身世,尽催换、年光迅羽。

下香阶、微叹花阴,惹得泪丝飘雨。

泣荒原、家山已破,诉归心、江帆又阻。

生涯废井颓垣,旧梦珠阑玉砌。

尽情啼煞,谁惜汝、风酸月楚。

委虫沙、劫后残魂,好趁夜凉呼取。

形式:

浣溪沙

连日轻寒掩小楼。东风回煖上帘钩。

寻芳林墅暂淹留。

画舸朱轮春寂寂,断云孤鹜晚悠悠。

遣怀赢得是清愁。

形式:

风蝶令

桃涨鸥乡润,芹泥燕垒融。湿云渐起大堤东。

知是谁家楼阁雨声中。弱柳攀新翠,流波唱洗红。

薄罗衫子早应缝。其奈愁笼蝉鬓谢娘慵。

形式:

四字令

香霏绛绡。鬟欹翠翘。芳尊小醉葡萄。晕梨涡浅潮。

清波桂桡。垂杨画桥。流莺啼上花梢。和微风过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