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春晓十首(其七)

海不扬波风不号,太平光景满江皋。

陶公东下清流远,婺母南来碧嶂高。

春酿小糟翻鸭脚,晓寒单袷褪鹅毛。

明时更喜多人杰,一破天荒尽白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面平静、微风轻拂的春日清晨景象,洋溢着一片太平和谐的氛围。诗人以“海不扬波风不号”开篇,形象地勾勒出海面的宁静与风的柔和,紧接着“太平光景满江皋”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和平与繁荣的景象遍布江岸。

接下来,“陶公东下清流远,婺母南来碧嶂高”两句,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又描绘了山川的壮丽。陶公东下的故事,寓意着历史的进程;婺母南来的描述,则赋予了山脉以生命和活力。

“春酿小槽翻鸭脚,晓寒单袷褪鹅毛”则转向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通过春酒的酿造过程和清晨寒气中衣物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日常,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最后,“明时更喜多人杰,一破天荒尽白袍”表达了对盛世的赞美和对人才辈出的喜悦。在这样的时代里,不仅社会安定,而且人才济济,连最偏远的地方都出现了才华横溢之士,穿着象征科举及第的白袍,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庆祝,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明末时期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才的重视,是一首充满正能量和希望的作品。

收录诗词(269)

陈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天春晓十首(其八)

火轮初出照寒微,茅屋齐开白板扉。

傍晓江山偏有色,向阳花木倍生辉。

游蜂课蜜纷纷去,乳燕离巢数数飞。

愿得东君长自在,临风不用听催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海天春晓十首(其九)

使节来时岛上春,玉骢嘶晓自行巡。

薰风振起炎蒸地,和气嘘回冻馁民。

千里讴歌千载遇,一年光景一时新。

天工却也资寅亮,高慕春台在海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海天春晓十首(其十)

地连沧海海连天,春日朝来得最先。

千里山河开曙色,几家渔火起新烟。

槟榔树底无源水,布谷声中小熟田。

读罢小窗犹不寐,寒襟顿觉暖如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海南风景

琼台十县与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

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惊秋。

云横婺母堆双髻,雾散陶公出一头。

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