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所作的《寄赠李道士》,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首句“学仙不离世”揭示了诗人追求仙道并非逃避现实,而是要在世间保持超脱的心境。接下来的“远地搆斋房”描绘了李道士在偏远之地建造静修之所的场景。
“檐蔓为衣桁,山瓢当酒觞”这两句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将自然界的藤蔓比作晾衣的横木,山中的竹筒作为饮酒的器具,展现了简朴而清雅的修行生活。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赞美了道家崇尚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
“饭甘麻有味,浆熟桂多香”进一步描绘了道士饮食的简单却滋味无穷,以麻和桂的清香寓意生活的朴素与精神的高洁。最后两句“一自相违后,云墟望更长”,表达了诗人自从与李道士分别后,对他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仿佛遥望那云雾缭绕的仙境,期盼着能再次相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士的隐逸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