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裴衡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他处景象荒凉无比,为何还要独自前来。
秋天本该是黄叶纷飞,雨水却偏爱润湿青苔。
沈约的才华只剩消瘦,潘仁难道真的没有才能。
复杂的情感难以寄托,只剩下比灰烬更冷的心境。

注释

别地:他处。
萧条:荒凉。
极:无比。
如何:为何。
秋:秋天。
黄叶:黄叶纷飞。
雨:雨水。
青苔:青苔。
沈约:古代诗人沈约。
只能:只剩。
瘦:消瘦。
潘仁:古代人物潘岳。
岂是:难道是。
杂情:复杂情感。
堪:能。
底:何处。
寄:寄托。
惟有:只有。
冷于灰:比灰烬还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隠的作品,属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寄情于友人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感受。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清与孤单。萧条是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枯黄的样子,这里的“别地”则暗示了朋友远离的心境。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秋天本该是落叶纷飞的季节,但这里却说“秋应为黄叶”,可能是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化。而下句“雨不厌青苔”则表现出一种对持续生长不息的绿色苔藓的欣赏,这里的“不厌”意味着诗人对于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这两句提到了两个人的名字,沈约和潘仁。沈约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隽永的文风著称,而在这里,“只能瘦”可能是在比喻诗人自己或友人的文采虽美却不为世所知。而“潘仁岂是才”则是在询问潘仁是否也是一个有才能之人,这里的“岂是”表达了一种怀疑或不解。

最后两句“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表示了诗人想要将自己复杂的情感寄托给远方的朋友,而唯一能够与这些情感相比的,只有那如同冷灰一般淡漠且无生命力的东西。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对朋友的提及,传递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上的相通。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崔处士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

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

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梓州罢吟寄同舍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淮阳路

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

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

昔年尝聚盗,此日颇分兵。

猜贰谁先致,三朝事始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