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庵明辨师求泉名以月光命之

方池洌寒泉,湛湛缨可濯。

其源出阳崖,其委则阴壑。

斋盂给晨炊,茗碗共午酌。

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

性水了真空,非以识心度。

浮幢诸刹海,视身同不涸。

为名月光泉,永配一宿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明辨师的僧侣在采芝庵中寻找泉水的故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源头的神秘,以及僧侣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方池洌寒泉,湛湛缨可濯”开篇,描绘了一个清澈寒冷的泉水池,池水深邃,仿佛可以洗涤心灵。接着,“其源出阳崖,其委则阴壑”两句,进一步揭示了泉水的源头和流向,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随后,“斋盂给晨炊,茗碗共午酌”描绘了僧侣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通过使用斋盂和茗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佛法的虔诚。而“道人习水观,趺坐閒两屩”则展示了僧侣在水边静坐冥想的情景,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的平静。

“性水了真空,非以识心度”这两句,表达了僧侣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本性如同水一般纯净,无需外在的识见来衡量,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空灵。

最后,“浮幢诸刹海,视身同不涸”将僧侣的心境比作广阔的海洋,即使面对生活的波折,内心依然如泉源般永不干涸,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坚韧。

“为名月光泉,永配一宿觉”则是对泉水命名的寓意,月光泉不仅象征着清澈明亮的泉水,更寓意着僧侣内心如同月光般纯净,能够给予人们永恒的启示与觉醒。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侣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领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723)

葛胜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字:鲁卿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072~1144

相关古诗词

己丑次梅溪乐平寺兄子宗丞尝监镇即寺为廨卒官晚之东庄

兰陵华腴姓,数不到吾族。

何堪从子贤,变灭石火速。

早搴东堂桂,宗寺副惇睦。

迎亲官就此,半载欢水菽。

方开万里涂,一蹶遽折轴。

我时局里居,十起愧骨肉。

朅来访遗踪,徙倚寒溪曲。

人与紫梅花,二俱不可续。

忧端齐前山,东庄写松竹。

形式: 古风

次去非韵简元忠使君

翻飞堕青冥,岩邑漫濡迹。

脱无贤已交,久矣去移疾。

兴州天下士,奇节非碌碌。

魁然索价高,未肯轻沽玉。

居閒时过我,端若右尹夕。

文词天分工,沈诗更任笔。

蝉连语入微,不觉听更仆。

旧交半廊庙,勋阀藏帝箓。

毋宁一麾出,不屈数旬客。

五十始过二,荣途尚努力。

才资况加人,何止什与百。

是事姑置之,秋日方在翼。

鲜鲜黄金花,冷艳照墙屋。

郊原沐时雨,枯槁苏沾足。

城南天息河,流水有令德。

相携共击汰,泛此寒湜湜。

形式: 古风

九月二十四日陪少蕴左辖饮朱氏林亭以朱行中寄其弟诗为韵席上同赋

萧晨天宇澄,云物扫氛霿。

寒飙振飞藿,策策商声中。

官散无町畦,出若孤云纵。

仰怀山中相,隐居邻二仲。

驾言访精舍,连日食指动。

午坐烹茶龙,夜饮烧烛凤。

殷勤数啖我,省烦惭闵贡。

美哉澄空堤,松竹锁岩洞。

怪石初平留,嘉树橐驼种。

山水有清音,招隐诗可诵。

初如叩清角,乍若听幽弄。

窥临已不恶,况乃陪营从。

清谈木霏屑,圆机盘走汞。

清寒逼吟魄,不起梨云梦。

半生了官事,今假幸少空。

坐有第一流,不饮宜自讼。

人生行乐耳,急若奉漏瓮。

东山恐不免,衮职行登用。

槎通天衢升,茅茹诸贤共。

惟有数奇人,辛苦仍耘葑。

形式: 古风

蒙左辖复次韵见寄复赋一首

四海吴兴公,嗜学屏尘霿。

妙龄仪天朝,献纳言必中。

轩轩云鹏升,洋洋壑鱼纵。

内庭大手笔,傅班真伯仲。

武库富所藏,砥柱矻不动。

肮脏妨居中,大观俄归凤。

归来一丘壑,弹冠谢王贡。

嶪峨悬霤山,窈窕琦玕洞。

奇礓不待辇,桐竹已前种。

神畀贾长头,天扶孔独诵。

衡霍缩地来,林深听幽哢。

轩池揽风月,杖屦屏营从。

山赀自足了,不待烧铅汞。

斯文未应丧,审象俄入梦。

岩廊翊元化,告猷无日空。

上游倚韬钤,出听秣陵讼。

方将脍刘辟,行酒赢万瓮。

急流自勇退,惟深閟神用。

行藏亦何常,此道圣贤共。

终为岩野霖,且并苕溪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