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带连山接五羊,西分郴水下三湘。
路人到此休南去,岭外千峰尽瘴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地理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刻画,展现了郴江地区的秀丽风光。东边连山与五羊相接,西侧则有郴水流向三湘,这样的构图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感。诗中的“路人到此休南去”表达了一种到此止步、不愿继续前行的心态,因为这里的景色已经足够让人流连忘返。而最后一句“岭外千峰尽瘴乡”,则是对郴江周边山峦众多的描绘,"瘴乡"二字给人以深远和神秘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地理特征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美丽景色的深情赞美。
不详
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春欲为霜夏欲冰,一山寒气逼人清。
应知炎冷难同处,甘与汤泉各自生。
老僧不复识丛林,只说幽栖是息心。
可惜一溪东去水,更无轩石称登临。
圣世休祥见景星,曾闻瑞日庆云生。
羽人中夜来朝斗,透过松梢一点明。
谁将炎热换清凉,可使澄泓作沸扬。
从赐骊山妃子沐,人间处处重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