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停舟策杖屡攀跻,石路初消雪后泥。
竹径参差逢野寺,人家一半住花溪。
寒生夜磬行来远,天压春山望处迷。
万树香风偏渡水,莫厘云断两峰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邓尉观赏梅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首句“停舟策杖屡攀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船至岸边,徒步登山的情景,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美景的执着追求。接着,“石路初消雪后泥”一句,既描绘了冬去春来的季节变换,也暗示了道路的崎岖不平,增加了旅途的挑战性。
“竹径参差逢野寺,人家一半住花溪。”这两句描绘了沿途的风景,竹林小径与寺庙的相遇,以及半数人家居住在花溪之畔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花溪”不仅指自然景观,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寒生夜磬行来远,天压春山望处迷。”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远处传来的夜磬声,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眺望远方的春山,却让人心生迷茫,既有对未知的探索欲,也有对自然之美的沉醉。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寒冷与温暖、清晰与模糊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最后,“万树香风偏渡水,莫厘云断两峰西。”这两句集中描绘了邓尉山的梅花盛景。万树梅花散发的香气随风飘散,渡过水面,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而“莫厘云断两峰西”则以云雾的消散为背景,突出了山峰的雄伟与梅花的高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不详
蒋山山下吊松楸,瞻拜遗容识冕旒。
凤目龙瞳存尺幅,珠襦玉匣自千秋。
林间片壤依元子,石畔荒原附列侯。
更望孤栖埂边路,离离禾黍满平畴。
徐韨楼船竟不还,祖龙旋已葬骊山。
琼田倘致长生草,眼见诸侯尽入关。
阆苑瑶池路邈然,延灵高筑迓群仙。
岂知待诏金门客,偷堕尘寰十八年。
百金买一剑,千金买一马。
十年磨剑不得试,驱马归来牧岩下。
忆昔锦衣狐白裘,身挟两龙万里游,尔时意气轻王侯。
吁嗟丈夫有命那可说,紫髯如虬悲白发。
雄心难待马生角,袖手应怜剑虚拔。
君不见古来穷达变化犹飘云,南山尚有射虎手,无人知是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