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渡口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感。首句“日出长江烟雾开”,以日出为引子,展现晨光初照,江面烟雾散去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开阔的氛围。接着,“越山吴树抱江回”一句,将视线从江面转向两岸,越山与吴树相拥,仿佛在拥抱江水,赋予画面以生命力和动感。
“霸图踪迹空今古,天堑东南有劫灰。”这两句则由自然景观转为对历史的感慨。钱塘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但如今这些历史的痕迹已成过往,只留下江水依旧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山郭雨昏云似墨,海门潮急浪如雷。”描绘了钱塘江的另一面——风雨交加、波涛汹涌的景象。山郭在雨中显得模糊不清,乌云密布,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海门处,潮水汹涌,巨浪拍岸,声如雷鸣,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最后,“舟师省柁须看客,不数瞿塘滟滪堆。”点明了诗的主题——渡江。舟师在这样的天气下航行,需要格外小心谨慎,而钱塘江的险峻程度甚至超过了瞿塘峡的滟滪堆,强调了渡江的艰难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钱塘江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