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金部感秋

秋来无闷亦无悲,世味年华老遍知。

黄叶暮蝉携杖处,断霞鸣雁倚楼时。

淮阳汲守容多病,水部何郎最解诗。

咫尺音书那度岁,春风已复柳垂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和晁金部感秋》。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秋来无闷亦无悲”,开篇即点明秋日之景,诗人并未因季节更替而感到忧愁或悲伤,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接着,“世味年华老遍知”一句,诗人通过“世味”与“年华老”这两个词组,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黄叶暮蝉携杖处,断霞鸣雁倚楼时”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黄叶飘落,暮蝉低吟,诗人手持拐杖漫步;夕阳余晖映照下的云霞渐渐消散,大雁南飞,诗人倚靠在楼阁上远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淮阳汲守容多病,水部何郎最解诗”两句,诗人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多病但依然热爱诗歌创作的心境。这里“淮阳汲守”可能是指汲黯,古代的官员,以廉洁著称;“水部何郎”则是指唐代诗人何逊,以擅长写诗闻名。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然能从诗歌中找到慰藉和乐趣。

最后,“咫尺音书那度岁,春风已复柳垂丝”两句,诗人以“音书”(书信)和“柳垂丝”(春天的柳树)为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虽然一年又将过去,但春天的到来,柳树重新垂下嫩绿的枝条,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在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时的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双桧

双桧森森高出檐,忆昨卜邻逢吉占。

清风似主我为客,冠盖相向何凝严。

爱棠不能如召伯,种柳自觉胜陶潜。

春晖渐永群芳丽,翠影看花一寸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题王金吾园亭

乌衣里巷接城隅,东第名园冠上都。

家事从前贵公子,宦游当世执金吾。

旧蹊桃李春相续,满地芝兰德不孤。

故有鼎彝传盛烈,况闻图史自为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负暄

闻道帝师仍负暄,遥知爱景满维垣。

鹰扬肯顾踆乌逝,龙衮尤怜夸父奔。

赤舄正宜随步武,白驹那敢离庭轩。

野人皆欲献天子,他日期公助一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陈通议园亭

聚星休沐事依然,社腊安车不计年。

五福何妨兼第宅,一壶元自有神仙。

种来珍木如人立,移取名花夺地偏。

闻道都城曾问卜,始知机石不虚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