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邓通钱》,是清代诗人屈复所作。诗中以邓通与铜山为背景,探讨了财富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首句“黄头郎君忽有钱”,描绘了一个突然获得财富的年轻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财富带来的社会地位变化。接着,“王侯公卿皆比肩”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财富对社会阶层的影响,仿佛财富能够让人与权贵平起平坐。
“尔钱来何路,乃敢凌豪贤”两句,提出了疑问和批评,质疑财富的来源是否正当,以及拥有财富的人是否应该挑战传统社会秩序。这里暗含了对于不劳而获或手段不正当获取财富的批判。
“古无不崩之铜山,日中有钱人所羡”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代的铜山与现代的财富进行比较,表达了对古代稳定财富来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代社会财富不稳定性的担忧。
最后,“日夕饿死人谁怜”一句,直击社会现实,揭示了财富分配不均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表达了对贫困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邓通与铜山的象征性描绘,深刻探讨了财富与权力、道德、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