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一)

不事王侯者,翛然郑子真。

开田谷口美,荷锸白渠春。

德化移乡曲,声光动搢绅。

一时钟鼎贵,磨灭彼何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不追求王侯权势的人,就像自由自在的郑子真。
在山谷口开垦田地,美景如春天白渠旁劳作。
美好的德行影响着乡村,声誉光照亮了士大夫阶层。
一时之间显赫的权贵,如今又有谁还记得他们曾辉煌的身份?

注释

王侯:古代的贵族或君主。
翛然:自由自在,超脱世俗。
郑子真:历史上的隐士,以不仕而闻名。
白渠:古代水利工程,这里比喻田园劳动。
德化:道德教化,良好的风尚。
搢绅:古代官员的代称,插笏于绅带间,表示身份。
钟鼎贵:形容地位显赫,富贵荣华。
磨灭:消失,被遗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咏史·其一》。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不事王侯者,翛然郑子真。开田谷口美,荷锸白渠春。"

这两句描绘了古代隐逸之士郑 子真,他不愿涉足仕途,而是选择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在山中开辟农田,田间的风景如画,荷锸(一种耕作工具)在春天的白渠边闪耀着光芒。这两句通过对郑子真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自在生活的向往。

"德化移乡曲,声光动搢绅。"

这两句则转而讲述的是历史上的圣君贤相,他们的美德和文化教化能够感化民众,使得乡村歌谣中充满了对他们的赞颂,这些美好的声光在社会上流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口头相传的美谈。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圣君贤相来表达了对德治和文化教化力量的认同。

"一时钟鼎贵,磨灭彼何人。"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他提到在过去某个时代,一些物品如钟、鼎(古代乐器和礼器)被人们所珍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曾经宝贵的东西也会逐渐磨损消失,最后甚至不知道它们曾属于哪个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圣君贤相德化教化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二)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待我周游遍,逢君遣奠终。

晶荧系高树,萧瑟动寒风。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咏寒士

洋洋泌水侧,蓬室苦萧条。

衣薄难胜夜,厨闲空过朝。

笑谈东郭履,歌诵买臣樵。

但问才何似,无疑卿相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夜发长垣

长涂暑气剧,永日卧邮亭。

画伏如墙鼠,宵行似野萤。

歇鞍沙月白,拂面柳风醒。

历历瞻云汉,谁为二使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奉同运使陈殿丞惜洛阳牡丹为霜风所损

名花多种欲纷敷,一夕霜风非所虞。

节物偶然何足道,人情遗恨不能无。

飘飖健笔诗千首,惆怅东风酒百壶。

纵使前春满朱槛,使车那复滞西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